第9章 寿宴生辉,稚子慰亲心

关灯
盛夏的暑气在八月末梢终于显露出几分疲态,早晚的风里开始夹杂起一丝黄土高原难得的清爽。

    对于张家来说,这个时节除了地里的农活需要操心外,还有一件顶重要的大事——爷爷张满仓的六十岁生日。

     在村里,过了六十,每一年寿辰都值得郑重对待。

    更何况,今年老张家可谓双喜临门——老爷子身体硬朗,家里又出了个名声在外的“文曲星”孙子,这个生日自然要办得热闹些。

     天还没大亮,张家院里就忙碌起来。

    母亲李秀兰和奶奶是绝对的主力,灶房里蒸汽腾腾,和面的、剁馅的、准备各色凉菜热菜的,忙得脚不沾地。

    今天要招待的,可不只是自家人,还有四位嫁到邻村的姑姑和她们的姑父们,算得上是一次小型的家族团聚。

     张诚也很早就被院子里的动静唤醒。

    他穿好衣服,走到院里,看着忙碌的母亲和奶奶,又看了看正在院子里劈柴、准备宴客桌椅的爷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家庭温暖,是他前世在冰冷都市中拼搏时最为怀念的。

    他默默地拿起扫帚,开始清扫院子,力所能及地分担着。

     “哎呦,我的乖孙,快放下,这活儿不用你干!”奶奶一眼瞥见,连忙从灶房探出头来喊道。

     “奶奶,我扫得动。

    ”张诚仰起小脸笑了笑,手下没停。

    他动作麻利,虽力气小,但扫得极为认真仔细。

     爷爷张满仓看着孙子的背影,停下手中的斧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一个欣慰的笑容,没再阻止,只是吧嗒了一口旱烟,眼神里全是满足。

    这孩子,聪慧过人却不骄不躁,懂得体贴人,比多少大人家的孩子都强。

     日上三竿时,门外传来了热闹的说笑声和自行车铃铛声。

    大姑、二姑、三姑、四姑四家人,陆陆续续都到了。

    原本安静的院子瞬间被欢声笑语填满。

    姑父们提着寿礼——或是几包点心,或是两瓶酒,或是给老人扯的几尺布,说说笑笑地进了门。

    姑姑们则一进门就扎进灶房,挽起袖子帮忙,嘴里不住地埋怨母亲李秀兰和奶奶准备得太丰盛,太劳累。

     孩子们也来了好几个,年龄都比张诚大,此刻在院子里追逐打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神童”表弟的家。

    他们看向张诚的目光里,带着明显的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与敬畏。

     张诚放下扫帚,礼貌地迎上去,挨个叫人:“大姑,大姑父,二姑,二姑父……”声音清脆,礼数周全。

     “哎呀,这就是诚娃子吧!长得可真精神!”大姑父是个爽朗的汉子,一把将张诚抱起来,掂了掂,“好小子,沉了不少!听说你现在可是咱们这十里八乡的名人了!” “可不是嘛!”二姑接过话头,围着张诚看,眼里满是喜爱,“爹,娘,你们是没听见,外村人现在说起咱们半山村,头一个提的就是咱家诚娃!五岁半念五年级,我的老天,这说出去谁信啊!” 三姑拉着张诚的手,仔细端详着他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