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理论的闪光

关灯
,请讲。

    ” 邓枫站起身,身姿挺拔,语气恭敬而清晰:“报告教育,学生有一处不明,恳请指正。

    ”他走到黑板前,指着那条抛物线,“教育所绘弹道,乃理想状态下之轨迹。

    然学生以为,子弹离膛后,受空气阻力影响,其飞行轨迹并非完美对称抛物线,实际弹道更为弯曲,尤其在中远距离上,下落更为明显。

    ” 他拿起粉笔,在旁边画了一条更为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更为弯曲的弹道曲线进行对比。

     “此外,”他继续补充,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教室里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风速、湿度,乃至不同批次火药产生的细微初速差异,都会对弹着点产生显着影响。

    若仅按理想抛物线瞄准,在四百米距离上,误差可能远超‘胸部至腹部’的范围。

    ” 为了更精确地说明,他下意识地用德语低声快速报出了一个涉及空气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随即意识到不妥,立刻用中文清晰地解释了一遍其含义,并举例说明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瞄准点应做的微调。

     他话音落下,教室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寂静。

    许多学员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他们听不懂那些公式,但能感觉到邓枫所说的,似乎比课本上的更复杂,也更……有道理。

     刘教育愣住了。

    他推了推眼镜,仔细看着黑板上那条更为弯曲的弹道,以及邓枫写下的那个简洁的公式。

    作为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教官,他当然明白邓枫所言非虚,这些是更高级的射击理论才会涉及的内容,绝非普通步兵学员需要掌握,甚至很多基层军官也未必知晓。

     他看向邓枫的眼神,充满了惊讶与探究。

    这个年轻人,不仅体能优异,在军事理论上竟也有如此深厚的底子?而且明显超出了目前的教学大纲。

     “嗯……”刘教育沉吟了片刻,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谨慎地说道,“邓枫同学所言……确为更精深之弹道学原理。

    然我军目前操典,乃基于普遍情况与士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