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邺城之行
关灯
小
中
大
小洼村的战后整顿与技术突破在紧张有序中进行。
数日后,一支由三辆驴车组成的小车队悄然离开了村庄,驶向通往邺城的官道。
为首一辆车上坐着张圣和徐元。
张圣换上了一身甄家送来的青色绸衫,虽非华服,却也衬得他少了几分渔村的土气,多了几分沉稳。
徐元依旧是文士打扮,怀中紧抱着一个不起眼的木匣,里面装着的正是用新制琉璃瓶分装好的三款不同香型的香水样品,以及几块精心包装的升级版香皂。
车队中间一辆车装载着交付给甄家的常规肥皂和香皂货物。
最后一辆车则由赵铁柱亲自押车,车上除了少许行李,还暗藏了几架劲弩和必要的兵刃,以防不测。
同行的还有李狗儿和四名精干的护村队员,都扮作随行仆役。
这是张圣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渤海郡,前往冀州的中心——邺城。
沿途所见,让他对东汉末年的民生凋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虽还未到黄巾之乱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但官道两旁时而可见荒芜的田地、面有菜色的农夫,以及小股拖家带口、目光茫然的流民。
偶尔有关卡兵丁盘查,见到甄家的通行符牌(甄俨信中所附)和车上货物,倒也未多加为难,只是索要了些常例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徐元看着窗外景象,低声叹息,眉宇间带着忧色。
张圣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
乱世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小洼村暂时的安宁,不过是狂风暴雨中一个尚未被完全注意到的角落。
他必须抓紧时间,积攒更多的力量。
数日跋涉,邺城那高大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作为河北重镇,邺城的规模和气派远非高邑县城可比。
城墙高厚,护城河宽阔,城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商旅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景象。
但在这繁华之下,张圣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氛,城门口盘查的兵丁明显更多,眼神也更加警惕。
凭借甄家的符牌,车队顺利入城。
邺城内部街道宽阔,坊市分明,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比起乡下的破败,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车队径直来到城西一处颇为气派的宅邸前,门楣上悬挂着“甄府”二字匾额。
早有管事在门前等候,见到车队,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可是渤海郡张公子当面?我家二公子已等候多时了。
”管事态度恭敬,显然甄俨早有交代。
张圣下车,从容见礼:“有劳管事引路。
” 在管事的引领下,张圣和徐元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间典雅的书房。
书房内,一位年约二十出头、身着锦袍、面容俊雅的青年正伏案书写,正是甄俨。
听到通
数日后,一支由三辆驴车组成的小车队悄然离开了村庄,驶向通往邺城的官道。
为首一辆车上坐着张圣和徐元。
张圣换上了一身甄家送来的青色绸衫,虽非华服,却也衬得他少了几分渔村的土气,多了几分沉稳。
徐元依旧是文士打扮,怀中紧抱着一个不起眼的木匣,里面装着的正是用新制琉璃瓶分装好的三款不同香型的香水样品,以及几块精心包装的升级版香皂。
车队中间一辆车装载着交付给甄家的常规肥皂和香皂货物。
最后一辆车则由赵铁柱亲自押车,车上除了少许行李,还暗藏了几架劲弩和必要的兵刃,以防不测。
同行的还有李狗儿和四名精干的护村队员,都扮作随行仆役。
这是张圣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渤海郡,前往冀州的中心——邺城。
沿途所见,让他对东汉末年的民生凋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虽还未到黄巾之乱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但官道两旁时而可见荒芜的田地、面有菜色的农夫,以及小股拖家带口、目光茫然的流民。
偶尔有关卡兵丁盘查,见到甄家的通行符牌(甄俨信中所附)和车上货物,倒也未多加为难,只是索要了些常例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徐元看着窗外景象,低声叹息,眉宇间带着忧色。
张圣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
乱世的大幕正在缓缓拉开,小洼村暂时的安宁,不过是狂风暴雨中一个尚未被完全注意到的角落。
他必须抓紧时间,积攒更多的力量。
数日跋涉,邺城那高大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作为河北重镇,邺城的规模和气派远非高邑县城可比。
城墙高厚,护城河宽阔,城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商旅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景象。
但在这繁华之下,张圣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气氛,城门口盘查的兵丁明显更多,眼神也更加警惕。
凭借甄家的符牌,车队顺利入城。
邺城内部街道宽阔,坊市分明,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比起乡下的破败,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车队径直来到城西一处颇为气派的宅邸前,门楣上悬挂着“甄府”二字匾额。
早有管事在门前等候,见到车队,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可是渤海郡张公子当面?我家二公子已等候多时了。
”管事态度恭敬,显然甄俨早有交代。
张圣下车,从容见礼:“有劳管事引路。
” 在管事的引领下,张圣和徐元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间典雅的书房。
书房内,一位年约二十出头、身着锦袍、面容俊雅的青年正伏案书写,正是甄俨。
听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