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惊雷乍起

关灯
重的迷雾: “军门!诸位大人!卑职以为,此刻绝非退缩之时!” 众人目光齐刷刷转向声音来源——正是高岩! 只见他挺身出列,走到巨大的辽东地图前,目光锐利如刀,手指重重地点在鞍山站与牛庄之间:“倭寇虽突破连山关,气势正盛,然其长途奔袭,已成强弩之末!其后勤补给线必然拉长,且鞍山站至牛庄一带,地势虽相对平坦,却有太子河、浑河等多条水系阻隔,道路泥泞,不利于其重炮和辎重快速机动!” 他语速不快,却字字铿锵,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分析力:“我军若此时集中一支精锐,不必多,但须精悍迅捷,火速东进,不必固守一城一地,而是依托河流村镇,层层阻击,不断袭扰其侧翼,截断其粮道!同时,联络仍在敌后活动的义军,四处出击,使其首尾难顾!” 他猛地抬头,看向聂士成,眼神灼灼:“倭寇劳师远征,求的是速战速决!我军若能以空间换时间,将其锐气磨尽,后勤拖垮,待其师老兵疲,再寻机以主力击其惰归,未必不能扭转战局!若此时不战而弃牛庄、营口,则辽沈震动,军心瓦解,大势去矣!” 这一番分析,立足于战场实际,跳出了固守待援或一味退缩的旧有思维,提出了积极主动、以攻代守的新思路,让在场不少习惯于被动防御的将领耳目一新,但也让一些人觉得过于冒险。

     “高统领所言,未免太过乐观!倭寇势大,岂是轻易能够阻滞?” “以空间换时间?说得轻巧!若阻击不利,岂不是白白葬送精锐?” “联络义军?那些乌合之众,能济得何事?” 质疑之声随之而起。

     高岩毫无惧色,迎向那些质疑的目光:“卑职愿立军令状!请军门允我新军第一标为前锋,即刻东进,驰援鞍山站,沿太子河一线组织防御,务必阻滞日军于牛庄之外!若不能达成战略目标,高岩愿受军法处置!” 掷地有声!以麾下初成之新军,独挡日军主力兵锋! 议事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高岩这石破天惊的请战震惊了。

    就连聂士成,也微微动容,深邃的目光凝视着高岩,仿佛要重新审视这个一次次给他带来意外和希望的年轻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高岩,”聂士成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你可知,你面对的是日军最精锐的第一军,兵力数倍于你,火炮更是远超你部?你可知,此去凶多吉少,九死一生?” “卑职知道!”高岩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军第一标,苦练数月,所为便是今日!不敢言必胜,但求以此身此军,为我大清,撞一回南墙,试一回锋芒!纵是粉身碎骨,亦要让倭寇知晓,我中国,并非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