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密议迁都
关灯
小
中
大
朱标这场风寒来得急,去得也快。
在朱允熥接连几日的精心照料与太医调理下,不过三四日时间,病气就已经散去,精神也恢复如常。
那天他无意间发现两个儿子的惊人秘密,内心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也被他悄然埋在了心底。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十分默契,他们谁都没有去问允熥地图的事,而允熥也浑然无觉。
至少在表面上,整个宫廷都一切如常。
病刚好些,朱标便回到文华殿,那里有堆成山奏章等着他。
他是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只要有一丝力气,就会毫无保留地使出来。
这天午后,朱元璋召朱标至乾清宫。
老爷子开门见山:“标儿,前几日咱跟你提的迁都之事,你这几天可想出个章程了?” 朱标谨慎回道:“鞑虏确实是心腹大患,北方空虚,地荒民穷,自唐亡以来,一直在胡人治理之下,尤其燕云地区,胡风极盛,为长治久安,迁都极有必要。
只是国朝新立,百废待兴,迁都工程浩大,所需钱粮、木料、工匠、役夫,数额巨大,眼下国库空虚,实在难以支撑。
再有,江南是财赋重地,贸然迁都北方,江南豪强愿意吗?他们会不会制造事端,引发动荡?” 朱元璋缓缓道:“你的顾虑确有道理。
南京虽好,却不是开拓之都。
自秦汉隋唐到如今,北边不安宁,天下就永难安宁,赵宋两次亡于胡人之手,家国沦丧,天下倾覆,亿兆生民陷于铁蹄之下,填于沟壑之中。
这是血的教训,可一可二不可三,趁着咱还干得动,就把这天底下最难啃的硬骨头给啃下来!咱的意思,徐徐图之,咱们父子用十到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时间,完成迁都大业,绝不把麻烦事扔给子孙后代。
” 一番慷慨陈词,令朱标深受感染。
朱元璋随即下令:“标儿,过几天,叫上蓝玉、冯胜、傅友德和汤和那几个老家伙,关起门来议一议。
他们都是跟着咱打天下镇守四方的,听听这些带兵之人的看法,心里也好有个数。
” 朱标深知父亲一旦下定决心便一往无前,也不再多言。
几日后,乾清宫西侧的武德殿内烛火通明。
此处不似奉天殿那么庄严肃穆,更像是皇帝处理机密政务的书房。
一场将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机密会议,悄然进行。
与会者少,分量却重:太子朱标、凉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以及老迈的信国公汤和。
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北疆舆图周围,神色凝重。
朱允熥垂手侍立,时而为祖父轻轻捶打肩背
在朱允熥接连几日的精心照料与太医调理下,不过三四日时间,病气就已经散去,精神也恢复如常。
那天他无意间发现两个儿子的惊人秘密,内心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也被他悄然埋在了心底。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十分默契,他们谁都没有去问允熥地图的事,而允熥也浑然无觉。
至少在表面上,整个宫廷都一切如常。
病刚好些,朱标便回到文华殿,那里有堆成山奏章等着他。
他是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只要有一丝力气,就会毫无保留地使出来。
这天午后,朱元璋召朱标至乾清宫。
老爷子开门见山:“标儿,前几日咱跟你提的迁都之事,你这几天可想出个章程了?” 朱标谨慎回道:“鞑虏确实是心腹大患,北方空虚,地荒民穷,自唐亡以来,一直在胡人治理之下,尤其燕云地区,胡风极盛,为长治久安,迁都极有必要。
只是国朝新立,百废待兴,迁都工程浩大,所需钱粮、木料、工匠、役夫,数额巨大,眼下国库空虚,实在难以支撑。
再有,江南是财赋重地,贸然迁都北方,江南豪强愿意吗?他们会不会制造事端,引发动荡?” 朱元璋缓缓道:“你的顾虑确有道理。
南京虽好,却不是开拓之都。
自秦汉隋唐到如今,北边不安宁,天下就永难安宁,赵宋两次亡于胡人之手,家国沦丧,天下倾覆,亿兆生民陷于铁蹄之下,填于沟壑之中。
这是血的教训,可一可二不可三,趁着咱还干得动,就把这天底下最难啃的硬骨头给啃下来!咱的意思,徐徐图之,咱们父子用十到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时间,完成迁都大业,绝不把麻烦事扔给子孙后代。
” 一番慷慨陈词,令朱标深受感染。
朱元璋随即下令:“标儿,过几天,叫上蓝玉、冯胜、傅友德和汤和那几个老家伙,关起门来议一议。
他们都是跟着咱打天下镇守四方的,听听这些带兵之人的看法,心里也好有个数。
” 朱标深知父亲一旦下定决心便一往无前,也不再多言。
几日后,乾清宫西侧的武德殿内烛火通明。
此处不似奉天殿那么庄严肃穆,更像是皇帝处理机密政务的书房。
一场将决定帝国未来走向的机密会议,悄然进行。
与会者少,分量却重:太子朱标、凉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以及老迈的信国公汤和。
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北疆舆图周围,神色凝重。
朱允熥垂手侍立,时而为祖父轻轻捶打肩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