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密议迁都

关灯
,时而悄无声息地为重臣续上热茶。

    他低眉顺目,像个不起眼的侍从,两只耳朵捕捉着在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语气的变化。

     朱元璋喝了一大口浓茶,将茶叶吐回手心,特有的淮西口音开了腔: “今儿个叫你们来,是要说件要紧事——迁都。

    咱这些日子看着北边舆图,心里头实在不踏实。

    ” 几位大将纷纷想发言。

    朱元璋抬手微压,示意太子:"把兵部、户部近日呈上的要紧奏报,跟他们说说。

    ” 朱标从袖中取出备好的奏章展开:“甘肃奏报,上月有大股鞑骑南下。

    大同总兵奏报,蒙古部落有异动。

    辽东都司也奏报,女真诸部与北元残余勾连渐深……仅去年一年,漕河北运粮秣达三百五十八万石,征调民夫逾三十万众,运河沿岸州县疲于奔命……” 一连串边情与数字,勾勒出大明帝国正以东南数省,艰难滋养脆弱的北部边防。

     朱元璋手指划过舆图上蜿蜒的长城,点向广袤漠北。

     “北元那些余孽,败是败了,可人还在,马还在,弓刀还在。

    等他们在漠北喘过气来,随时都能南下打草谷。

    南京好是好,就是离前线太远。

    咱这心里,总觉着拳头打出去少了力气。

    所以咱琢磨着,为了子孙后代,是不是该往前挪一挪,找个更能镇得住场子的地方当都城?这是千秋大计,大伙都讲讲,有啥说啥。

    ” 蓝玉率先发声,带着一贯的锐气: “陛下圣虑深远!要挪就一步到位,北平是前元大都,根基还在,有陛下坐镇指挥,我铁骑出居庸关、古北口,一月之内便可直捣虏庭!而且北平近海,水运陆运都方便。

    ” 他话音刚落,侍立在侧的朱允熥提起茶壶,为他半满的茶杯又续上了热茶,滚烫的茶水迅速注满杯盏,直至边缘,眼看就要溢出。

     这失礼的举动让蓝玉微微一怔,抬眼看向他。

     待蓝玉说完,冯胜微微摇头接口道: “蓝玉,北平固然前出,却也过于险要。

    如果虏骑绕道破关,则京师震动,天下危急。

    关中是四塞之地,表里山河,易守难攻,也该考虑。

    ” 不等冯胜话音落地,朱允熥喉咙里突然发出一阵清嗓子般的轻咳:“嗯、嗯嗯……” 此情此景,这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

    朱标眉头一皱,不满地瞪了儿子一眼。

     朱元璋直接开骂:“你个小兔崽子,嗓子眼里长鸡毛了?咳什么咳,咳你爹个腿,欠揍玩意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允熥立刻缩了缩脖子,低下头。

     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