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席之争

关灯
捕风捉影。

    儿臣想着,堵不如疏。

    允炆一向好学,若让他下午也来文华殿读书,不过多设一席,令兄弟各学各的,既显父皇骨肉一体之仁,也免外界妄加揣测。

    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朱元璋搁下朱笔,目光如炬,看得朱标背上冷汗直流,缓缓开口:“多一个孙子读书,咱没说不成。

    ” 话音未落,又道:“但标儿,你给咱记住,咱父子做事,讲究圣心独断!莫被任何人左右了心思,尤其是枕边风!” 朱标心底一阵后怕。

     回到春和殿,吕氏已悄然而至。

    朱标不等她发问,径直道:“不必问了,孤已请示过父皇。

    ” 吕氏忙问:“那……父皇准了?” 朱标沉默了四五息,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才吐出两个字: “准了。

    ” “既然允炆有此向学之心,明日下午便让他过来。

    切记,只在偏隅静读,不得随意走动,更不得干预政事。

    ” 吕氏心中大喜,连忙躬身:“是!臣妾代允炆谢过殿下!” 她心满意足地退下,立刻将好消息告知朱允炆。

    允炆喜出望外,母子二人又凑在一处,嘀嘀咕咕了半晌。

     次日午后,朱允熥先到了文华殿,抬眼望去,不由冷笑——自己书案旁不过三尺处,竟新设了一张一模一样的书案。

     ‘来了。

    我这好二哥,终究是忍不住,挤进来了。

    这套争宠的把戏,千百年来还真是一点没变。

    ’ 不多时,朱允炆走进殿中,脸上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得意,规规矩矩向朱标行了礼。

     朱标的教训声传来,无非是“不该问的休问”、“片字不得外泄”、“不得交头接耳“之类云云。

     朱允熥低垂着头,这位父王,终究还是被枕头风吹动了。

    而朱允炆那副小心翼翼、力求完美的姿态,在他眼中更是稚嫩可笑。

     两人各自坐下,殿内只剩下书页翻动声。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太子贴身内侍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处:“启禀殿下,凉国公蓝玉、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三位都督联袂求见。

    ” 朱允熥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头埋得更低了,心中却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三个国公联袂而来,必有大事。

     朱标轻轻说了声:“宣。

    ” 殿外传来沉浑的脚步声,夹杂着甲叶摩擦的铿锵细响,森严而富有韵律。

    声音在殿门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