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席之争
关灯
小
中
大
朱允炆望着朱允熥远去的背影,胸口那口恶气堵得他几乎窒息,铁青着脸,脚下生风,径直冲回东宫。
“娘!同样都是父王的儿子,皇祖的孙子,为何独独允准三弟日日前去文华殿?那儿是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我年长他一岁,却只能在学堂听讲,连父王的面都难得一见!这口气,儿臣实在咽不下!” 吕氏见儿子委屈的模样,心疼之余,一股强烈的妒火与危机感窜上心头——太子此举,莫非是有意栽培朱允熥?这念头让她不寒而栗。
“我儿莫急。
”她压下心头波澜,柔声安抚,“母亲为你做主。
” 当夜,吕氏精心梳妆,端着一碗参汤来到春和殿。
她先关切了太子身体,见朱标神色和缓,才幽幽叹道: “允炆今日回来,心情很是低落。
细问才知,是羡慕三哥儿能常在殿下身边受教。
” 她小心观察着朱标的神色,“允炆向学心诚,常说若能得殿下亲自指点一二,便是天大福分。
殿下既肯教诲三哥儿,何不……也让他一同前去?他年长一岁,或能替弟弟做个榜样。
” 朱标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悦。
茶盏“嗒”一声落案。
“妇人之见!允熥在文华殿,是黄子澄禀报他顽劣不堪,书背不出,字写不好。
孤不得己带他在身边,严加管教!此乃惩戒,允炆何来羡慕?” 吕氏明知这是托词,却不敢点破,立刻泫然欲泣:“殿下息怒。
只是……骨肉之间,最怕一个‘偏’字。
您将三哥儿带在身边的苦心,落在旁人眼中,却以为偏爱幼子、冷落兄长。
长此以往,不仅伤允炆的心,恐……还会惹来朝野非议…” 朱标最终松了口: “允熥入文华殿一事,当初亦请示过父皇。
如今允炆想去,让孤很为难。
待孤寻个时机,探探父皇口风再说。
” 他本意是让吕氏知难而退,她却视作一线希望。
此后数日,吕氏或温言软语,或蹙眉轻愁,总在不经意间重提此事。
朱标被她搅得心烦,更不愿父子兄弟生出嫌隙,只得硬着头皮前往乾清宫。
他斟酌着措辞,绝口不提吕氏,只委婉道:“父皇,允熥在文华殿这些时日,还算安分。
只是……儿臣听闻外间有些议论,恐日久伤及天家亲情。
” 朱元璋怒道:“议论?什么议论?谁在议论?报上名来!” 朱标心头一紧:“皆是
“娘!同样都是父王的儿子,皇祖的孙子,为何独独允准三弟日日前去文华殿?那儿是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我年长他一岁,却只能在学堂听讲,连父王的面都难得一见!这口气,儿臣实在咽不下!” 吕氏见儿子委屈的模样,心疼之余,一股强烈的妒火与危机感窜上心头——太子此举,莫非是有意栽培朱允熥?这念头让她不寒而栗。
“我儿莫急。
”她压下心头波澜,柔声安抚,“母亲为你做主。
” 当夜,吕氏精心梳妆,端着一碗参汤来到春和殿。
她先关切了太子身体,见朱标神色和缓,才幽幽叹道: “允炆今日回来,心情很是低落。
细问才知,是羡慕三哥儿能常在殿下身边受教。
” 她小心观察着朱标的神色,“允炆向学心诚,常说若能得殿下亲自指点一二,便是天大福分。
殿下既肯教诲三哥儿,何不……也让他一同前去?他年长一岁,或能替弟弟做个榜样。
” 朱标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悦。
茶盏“嗒”一声落案。
“妇人之见!允熥在文华殿,是黄子澄禀报他顽劣不堪,书背不出,字写不好。
孤不得己带他在身边,严加管教!此乃惩戒,允炆何来羡慕?” 吕氏明知这是托词,却不敢点破,立刻泫然欲泣:“殿下息怒。
只是……骨肉之间,最怕一个‘偏’字。
您将三哥儿带在身边的苦心,落在旁人眼中,却以为偏爱幼子、冷落兄长。
长此以往,不仅伤允炆的心,恐……还会惹来朝野非议…” 朱标最终松了口: “允熥入文华殿一事,当初亦请示过父皇。
如今允炆想去,让孤很为难。
待孤寻个时机,探探父皇口风再说。
” 他本意是让吕氏知难而退,她却视作一线希望。
此后数日,吕氏或温言软语,或蹙眉轻愁,总在不经意间重提此事。
朱标被她搅得心烦,更不愿父子兄弟生出嫌隙,只得硬着头皮前往乾清宫。
他斟酌着措辞,绝口不提吕氏,只委婉道:“父皇,允熥在文华殿这些时日,还算安分。
只是……儿臣听闻外间有些议论,恐日久伤及天家亲情。
” 朱元璋怒道:“议论?什么议论?谁在议论?报上名来!” 朱标心头一紧:“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