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棋局初现

关灯
难分辨。

    东厂的眼线恐怕早已布满。

     我需要情报,需要确认陈观的底细,需要知道明夜陈府到底会发生什么。

    而这一切,或许只有一个地方能给我答案——醉仙楼。

     午时的秦淮河畔,喧嚣而繁华。

    画舫如织,笙歌隐隐,空气中混合着脂粉、酒香与河水的微腥。

    醉仙楼临水而立,三层飞檐,是南京城里有名的销金窟,也是三教九流汇聚,消息灵通之地。

     我换了一身不起眼的青布直身,戴了顶遮阳的斗笠,压低了帽檐,混在熙攘的人流中。

    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四周,留意着任何可疑的痕迹——街角懒散靠着墙根的小贩,桥上凭栏远眺的文人,河畔清洗衣物的妇人……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东厂的耳目,也可能是“靖难遗孤”的暗桩。

     在醉仙楼对面的一家茶摊坐下,要了一壶最普通的粗茶,慢慢地啜饮着。

    视线牢牢锁定醉仙楼的大门。

    时间一点点流逝,午时将至。

    河风吹拂,带来丝丝凉意,却吹不散我心头的凝重。

     那女子会出现吗?还是来的,会是另一个戴着面具的杀手?这是一个赌局,而我手中的筹码,寥寥无几。

     终于,午时的更锣敲响。

    我放下几枚铜钱,起身,压了压斗笠,穿过人流,走向醉仙楼。

    跑堂的热情迎上来,我低声道:“约了人,三楼雅座,‘听潮阁’。

    ” 这是那女子蜡丸中未曾写明,却是我凭借多年办案直觉,认为最可能接头的地点——临河,僻静,且有退路。

     跑堂引我上楼,木质楼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三楼果然清静许多。

    “听潮阁”就在走廊尽头。

    我推开雕花木门,里面陈设雅致,临河的窗户开着,微风拂动纱帘。

     里面空无一人。

     心微微一沉。

    是来早了,还是……已被识破? 我走到窗边,目光投向窗外秦淮河的粼粼波光,以及对面河房林立的窗户。

    无数窗口,后面是否都藏着窥探的眼睛? 就在我疑窦丛生之际,身后传来极轻微的脚步声,并非来自门口,而是……内间那面绘着山水图的屏风之后。

     我猛地转身,手已按在腰间的软剑柄上(为掩人耳目,绣春刀并未随身)。

     屏风后,转出一个身影,并非那素衣女子,而是一个穿着伙计短褐、端着茶盘的少年。

    他约莫十五六岁年纪,面容普通,眼神却异常沉稳,毫无少年人的跳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客官,您的茶。

    ”他将茶盘放在桌上,动作不疾不徐。

     我盯着他,没有放松警惕。

    “我并未点茶。

    ” 少年抬起头,目光平静地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