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改制风云与家庭重担

关灯
名单里有他。

    小伙子想不开,觉得丢人……送到医院抢救过来了,可是人算是废了。

    ” 张爱珍擦着眼泪:“这下岗的滋味,我们算是尝够了。

    你爸这一个月,天天睡不着觉,烟抽得越来越凶。

    ” 秦墨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心中酸楚。

    他深知下岗对老一辈工人意味着什么——不仅是收入的断绝,更是尊严的崩塌。

     “妈,这是我这个月的工资,您拿着。

    ”秦墨掏出准备好的信封,“里面有两百块。

    我爸的降压药不能断,该买就买。

    ” 张爱珍推辞:“你自己留着吧,在市政府上班,应酬多,花钱的地方多。

    ” “我还有。

    ”秦墨硬塞给母亲,“我在专班工作,有下乡补贴。

    ” 秦志刚突然开口:“墨儿,听说你在那个什么改制专班?” 秦墨点头。

     “那你跟爸说实话,”秦志刚目光灼灼,“这次改制,是不是又要有一大批人下岗?像老李家大小子这样的,还会有多少?” 秦墨沉默了。

    他无法给父亲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就连他自己,也正在为这个问题苦苦思索。

     回到专班,秦墨对政策的思考更加深入。

    他开始在方案中强调“稳妥推进”、“保障职工基本权益”,甚至大胆提出了“改制企业职工优先聘用”的设想。

     这些天,秦墨在工作中与财政局的李娟接触增多。

    李娟是财大毕业的高材生,对数据敏感,工作认真。

    一次加班后,两人在食堂吃晚饭,聊起了改制中的难题。

     “说实话,我觉得王科长那种‘一刀切’的思路有问题。

    ”李娟低声说,“我调研了七家企业,情况各不相同。

    有的还有救,有的确实该破产。

    但无论如何,职工安置必须是第一位的。

    ” 秦墨惊讶地发现,这个看似文静的女孩,对改制有着深刻而人性的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父亲是下岗职工,”秦墨难得地敞开心扉,“我亲眼看到改制对普通工人家庭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们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都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

    ” 李娟若有所思:“怪不得你的方案里,对职工安置考虑得那么细致。

    ” 通过和李娟的交流,秦墨对改制工作有了新思路。

    两人开始合作撰写《改制中职工情绪疏导与权益保障机制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建议。

     腊月二十三,小年。

    秦墨特意提早下班,想去商场给父母买些年货。

    途经工人文化宫时,他意外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林芷若独自站在文化宫门口的布告栏前,仰头看着什么。

     秦墨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林芷若?” 女孩转过身,见到秦墨,微微一愣,随即认出了他:“秦墨?真巧。

    ” “你看什么呢?”秦墨问。

     林芷若指着布告栏:“市里举办的迎春书画展,我有幅作品入选了。

    ” 秦墨这才注意到布告栏上的海报,仔细一看,入选作者名单中确有“林芷若”三字。

     “恭喜!你真厉害。

    ” 林芷若浅浅一笑:“业余爱好而已。

    你呢?这么冷的天来这里做什么?” “想去商场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