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苗初破土生暖,乡邻渐亲见初心

关灯
晨露还沾在甜枣藤的种茎上时,秦羽已经蹲在田埂上了。

    他手里捏着根带芽的藤条,指尖轻轻拨掉根部的湿泥——这是昨天傍晚刚从邻村收来的新藤,选的都是茎秆粗壮、芽点饱满的,今天要分发给村民补种。

     “秦郎,王掌柜托人捎信来了。

    ”苏婉秋提着个布包走过来,里面裹着封信和一小包茶叶,“说咱们的白糖在县城卖得极好,连知府大人的管家都去恒昌商行问货,他想跟你商量,下个月多订十斤。

    ” 秦羽接过信展开,王掌柜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难掩的兴奋:“……托秦小哥的福,本月银钱翻了三倍,已能跟县太爷搭上话,后续若有京城贵人要货,必为小哥优先留着……”他笑着把信递给叶灵溪:“灵溪,记上一笔,下月给王掌柜多备十斤糖,按老价算。

    ” 叶灵溪掏出账本,铅笔在“王掌柜订单”后添上“+10斤”,又抬头道:“秦郎,王掌柜这月已经赚了不少吧?上次他派伙计来,说商行里连西域来的胡商都在问白糖。

    ” “何止是不少。

    ”秦羽蹲下来,帮秦老实把藤苗插进土里,“他以前不过是个守着小商行的掌柜,现在靠着咱们的白糖,既能跟县太爷走动,又能接触京城来的人,往后的路子只会更宽。

    ”他这话没说透——王掌柜赚的越多,越会把他当“摇钱树”,往后就算遇到点麻烦,王掌柜也会主动帮着周旋,这才是“双赢”的道理。

     正说着,秦春燕提着个竹筒跑过来,竹筒里装着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秦大哥,渴了吧?喝点水!”她手腕上戴着串用野果做的珠子,是昨天秦羽教她编的,此刻晃得格外显眼。

     秦羽接过竹筒,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漫上来。

    他喝了两口,突然瞥见竹筒光滑的内壁,心里猛地亮了一下——大周现在只有西域传来的琉璃,颜色杂、透明度差,还被王公贵族当宝贝藏着,要是能做出清透的玻璃,岂不是比白糖还能赚有钱人的钱? 他悄悄压下心头的激动,把竹筒还给秦春燕,状似无意地问:“春燕,你见过西域来的琉璃吗?就是那种透亮的石头。

    ” 秦春燕摇摇头:“没见过,只听我爹说过,县城里的大老爷家有个琉璃瓶,能值十两银子呢!” 秦羽心里有了数——石英砂、纯碱、石灰石,这三样是做玻璃的关键原料。

    县城的杂货铺说不定有纯碱,石灰石村里后山就有,至于石英砂,让秦石头下次去县城时打听打听,总能找到。

    先做些小物件试试水,比如掌心大的玻璃珠,串成手串卖给达官贵人的家眷;再做些薄壁的酒杯,透亮得能看见酒里的纹路,王掌柜见了保准眼热,到时候通过他送进知府府里,甚至韩尚书府,比单卖白糖的路子更宽。

     “秦郎,想啥呢?”苏婉秋见他盯着竹筒出神,忍不住问。

     秦羽回过神,笑着摇摇头:“没什么,在想往后的日子。

    ”他没敢把玻璃的想法说出来——现在工坊还在扩建,新房也没盖好,甜枣藤的种植刚起步,得等安稳下来再腾出手,免得步子迈太大出岔子。

     田埂另一头,姬晨曦正帮秦小花把歪了的藤苗扶直。

    小姑娘的辫子上沾了泥,姬晨曦掏出块干净的帕子,轻轻帮她擦着脸,动作轻柔得像在照料易碎的瓷器。

    “晨曦姐姐,这藤苗什么时候能长出糖呀?”秦小花仰着小脸问。

     姬晨曦蹲下来,指着芽点说:“等它长出新叶,再开花,就能结出甜枣,到时候秦郎就能用它做糖了。

    ”她以前在宫里,见过御花园里的奇花异草,却从没像现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