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苗初破土生暖,乡邻渐亲见初心
关灯
小
中
大
样,对着几株普通的藤苗,心里满是期待——这不是宫廷里供人观赏的花草,是能长出“好日子”的希望。
柳佩妍扛着柴刀走过来,见姬晨曦和秦小花玩得开心,紧绷的嘴角微微放松。
她刚在村外巡逻了一圈,没发现异常,却在林子里捡到半片沾着露水的布料,质地细腻,不像是村里人的。
“秦羽,林子里有块陌生的布料,你看看。
”她把布料递过去。
秦羽接过布料摸了摸,料子是上好的丝绸,边缘还绣着半朵淡紫色的花——这和姬晨曦帕子上的花纹有些像,却又更简洁些。
他心里猜着是慕清寒留下的,却没说破,只把布料递给姬晨曦:“你看看,认识这种料子吗?” 姬晨曦接过布料,指尖轻轻摩挲着绣纹,眼神微微一怔——这是宫里宫女常穿的料子,只是绣纹更素净些。
她很快回过神,摇了摇头:“不认识,或许是路过的商人落下的。
”她没敢多说,怕引起柳佩妍的怀疑。
秦羽看在眼里,心里了然。
他把布料叠好收起来:“先留着吧,要是有人来找,再还回去。
”他转头对柳佩妍说:“往后巡逻不用太紧张,那人要是想找麻烦,早就来了。
” 柳佩妍点点头,却还是把柴刀握得更紧了——她是御林军统领的女儿,保护身边的人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哪怕现在日子安稳了,也不敢有半分松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午吃饭时,秦寡妇提着个陶罐过来,里面装着刚炖好的红薯粥。
“小羽,尝尝俺炖的粥,放了点糖渣,甜丝丝的!”她脸上带着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以前家里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现在跟着秦羽种藤子,不仅能吃饱,还能攒下钱,再也不用看村里人的脸色。
秦羽接过陶罐,分给四女和旁边的村民。
粥里的甜香混着红薯的香气,引得秦小花围着陶罐转圈圈。
“小花乖,给你盛一碗。
”叶灵溪盛了碗粥递过去,动作比刚来时熟练多了——她以前是户部尚书的女儿,从没给人盛过饭,现在却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踏实。
苏婉秋喝着粥,突然说:“秦郎,王掌柜信里还说,想帮咱们在县城租个铺面,专门卖白糖和精盐,你觉得怎么样?”她以前跟着父亲做过生意,知道有个固定的铺面,比只靠商行代卖更稳妥,还能打响“秦记”的名号。
秦羽眼睛一亮:“好主意!不过不急,等新房盖好,咱们先把工坊的流程理顺,再考虑铺面的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到时候让灵溪管账,婉秋你负责铺面的生意,佩妍帮忙照看安全,晨曦……你要是愿意,就帮着打理铺面的陈设,你眼光好。
” 这话让四女心里都暖烘烘的。
姬晨曦抬起头,眼里带着些微的期待:“我……我可以吗?”她以前在宫里,只负责赏花、读书,从没做过这些“俗事”。
“当然可以。
”秦羽笑着说,“你选的布料、绣的帕子都好看,铺面的陈设肯定也能做好。
” 姬晨曦的脸微微发红,低下头继续喝粥,心里却悄悄松了口气——原来她也能做些“有用”的事,不是只会拖累大家。
傍晚时分,秦羽和秦石头赶着马车去县城拉草木灰。
车轮碾过村道,扬起的尘土里带着甜枣藤的清香。
秦石头坐在车上,哼着村里新传的小调:“秦郎来,藤苗长,日子甜得像糖霜……” 秦羽望着天边的晚霞,心里满是踏实。
他想起白天构思的玻璃计划,想起王掌柜信里的兴奋,想起四女和村民们的笑脸——他刚来这时,家徒四壁,连
柳佩妍扛着柴刀走过来,见姬晨曦和秦小花玩得开心,紧绷的嘴角微微放松。
她刚在村外巡逻了一圈,没发现异常,却在林子里捡到半片沾着露水的布料,质地细腻,不像是村里人的。
“秦羽,林子里有块陌生的布料,你看看。
”她把布料递过去。
秦羽接过布料摸了摸,料子是上好的丝绸,边缘还绣着半朵淡紫色的花——这和姬晨曦帕子上的花纹有些像,却又更简洁些。
他心里猜着是慕清寒留下的,却没说破,只把布料递给姬晨曦:“你看看,认识这种料子吗?” 姬晨曦接过布料,指尖轻轻摩挲着绣纹,眼神微微一怔——这是宫里宫女常穿的料子,只是绣纹更素净些。
她很快回过神,摇了摇头:“不认识,或许是路过的商人落下的。
”她没敢多说,怕引起柳佩妍的怀疑。
秦羽看在眼里,心里了然。
他把布料叠好收起来:“先留着吧,要是有人来找,再还回去。
”他转头对柳佩妍说:“往后巡逻不用太紧张,那人要是想找麻烦,早就来了。
” 柳佩妍点点头,却还是把柴刀握得更紧了——她是御林军统领的女儿,保护身边的人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哪怕现在日子安稳了,也不敢有半分松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午吃饭时,秦寡妇提着个陶罐过来,里面装着刚炖好的红薯粥。
“小羽,尝尝俺炖的粥,放了点糖渣,甜丝丝的!”她脸上带着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以前家里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现在跟着秦羽种藤子,不仅能吃饱,还能攒下钱,再也不用看村里人的脸色。
秦羽接过陶罐,分给四女和旁边的村民。
粥里的甜香混着红薯的香气,引得秦小花围着陶罐转圈圈。
“小花乖,给你盛一碗。
”叶灵溪盛了碗粥递过去,动作比刚来时熟练多了——她以前是户部尚书的女儿,从没给人盛过饭,现在却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踏实。
苏婉秋喝着粥,突然说:“秦郎,王掌柜信里还说,想帮咱们在县城租个铺面,专门卖白糖和精盐,你觉得怎么样?”她以前跟着父亲做过生意,知道有个固定的铺面,比只靠商行代卖更稳妥,还能打响“秦记”的名号。
秦羽眼睛一亮:“好主意!不过不急,等新房盖好,咱们先把工坊的流程理顺,再考虑铺面的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到时候让灵溪管账,婉秋你负责铺面的生意,佩妍帮忙照看安全,晨曦……你要是愿意,就帮着打理铺面的陈设,你眼光好。
” 这话让四女心里都暖烘烘的。
姬晨曦抬起头,眼里带着些微的期待:“我……我可以吗?”她以前在宫里,只负责赏花、读书,从没做过这些“俗事”。
“当然可以。
”秦羽笑着说,“你选的布料、绣的帕子都好看,铺面的陈设肯定也能做好。
” 姬晨曦的脸微微发红,低下头继续喝粥,心里却悄悄松了口气——原来她也能做些“有用”的事,不是只会拖累大家。
傍晚时分,秦羽和秦石头赶着马车去县城拉草木灰。
车轮碾过村道,扬起的尘土里带着甜枣藤的清香。
秦石头坐在车上,哼着村里新传的小调:“秦郎来,藤苗长,日子甜得像糖霜……” 秦羽望着天边的晚霞,心里满是踏实。
他想起白天构思的玻璃计划,想起王掌柜信里的兴奋,想起四女和村民们的笑脸——他刚来这时,家徒四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