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古代王朝屠村的败类11

关灯
仿佛在等一个不会回头的归人。

     终究是皇城脚下,虽已显颓势,却还绷着最后一丝体面。

     百家寨周遭,偶有老人饿毙在墙角、孩童瘦得只剩皮包骨的惨事,但终究没到揭竿而起的地步,日子像钝刀子割肉,磨得人没了脾气。

     偏这乱世里,江家村却像块被老天爷格外照看的地。

     一村俩秀才,江锦辞早就是秀才榜首,现如今连带着弟弟江砚舟也成了秀才。

     朝廷律法明着,这样的村子每年赋税只消缴五成。

     这恩典够让周遭村落眼红得滴血,再加上江家村这几年像雨后春笋般添丁进口,家家户户敞开了生,不过短短几年,人口竟翻了一倍。

     村边的新屋一排接一排盖起来,炊烟都比别村稠些。

     更让人咋舌的是,附近村子为了躲那能压垮人的赋税,想尽了法子往江家村挤。

     姑娘们争先恐后嫁过来,哪怕对方是个半大的小子;实在没闺女的人家,就让儿子入赘,有的送儿子到江家村改姓江氏,只求孩子能有一口饭吃。

     族长起初还拿捏着规矩,后来见来的人实在多,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口人,村里的田就多分一份,将来人丁更兴旺,在这乱世里才更稳当。

     于是乎,江家村便有了桩奇事,连七八岁的半大孩子,怀里都揣着红纸写的“婚约”,早早定下了名义上的媳妇。

     有的是邻村穷人家送来的丫头,有的是入赘汉子带来的女儿,名分先定下,等长大了再圆房。

     大人们说着“早定亲早安心”,实则都明白,这纸婚约背后,是沉甸甸的活命指望。

     只要成了江家村的人,日子就总能多口气。

     夕阳下,江家村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孩童的嬉闹声飘得很远。

     村口老槐树下,几个扎着总角的娃娃聚在一块儿,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婚约红纸比画,浑然不知这张纸背后,藏着多少家庭的挣扎与盘算。

     而这一切,都随着江家村的炊烟,无声无息地融进了这风雨欲来的世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