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古代王朝屠村的败类13
关灯
小
中
大
处,声音清晰沉稳,“还有这铁犁铧,得用夹钢法锻造,既耐磨又不易崩口,你们先按这个样式打三把样品,试过效果再批量赶制。
” 铁匠们连连点头,其中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匠人忍不住赞叹:“先生这法子真是巧!往年春耕,壮劳力一天也翻不了半亩地,照这图纸做出来,怕是能多翻两成。
” 江锦辞刚要答话,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身披甲胄的信使撞开房门,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狂喜,单膝跪地高声道: “报——江辅佐,赵统领南下大捷!连下三座城池,已将晖阳城以南直至大海的地界尽数拿下!” “好好好,从此,整个晖阳郡都归咱们了!” 满厅的人瞬间沸腾起来,木工们扔下刨子,铁匠们忘了手里的铁锤,纷纷涌到信使身边追问详情。
江锦辞站在原地,指尖轻轻敲击着桌案,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了然的笑意——这结果,早在他与赵虎商议之时便已料定。
还记得半月前,赵虎攥着从北方传来的消息,红着眼眶和自己商议:“北边那群乱军都快打到皇城根了,咱们也该北上掺和一把,不然等永熙倒了,分地盘时哪有咱们的份?” 江锦辞当时正低头核对着粮草账目,闻言抬眼,目光沉静如潭: “统领稍安。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永熙虽气数已尽,却还有数十万边军和京营精锐,北边的起义军看着势头猛,实则是在替咱们挡枪。
咱们若此刻北上,无异于当那出头的椽子,定会先被朝廷的重兵碾成齑粉。
” 江锦辞铺开地图,指尖划过南方的海岸线:“不如转头南下,先把这晖阳郡攥在手里。
这里有海可通商贸,有田可种粮食,待统一了郡内,咱们便休养生息,广积粮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北边打得两败俱伤,再自立为王,挥师北上,届时,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 赵虎性情虽如烈火般刚猛,却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他最是信服江锦辞的深谋远虑,当日听了南下之策,当即拍板定夺,半点不含糊。
如今捷报传来,连下三城、尽收晖阳郡的喜讯,恰恰印证了江锦辞的远见卓识,让他愈发觉得,当初力排众议听这位江先生的,是何等明智。
永康三十八年六月,晖阳郡一统的消息彻底传开后,像块磁石般吸引着周边的能人异士。
那些看不惯朝廷腐败、又嫌弃别处起义军草莽无章的读书人,纷纷背着书箧行囊赶来投奔。
有曾在府衙做过主簿的老吏,一手钱粮户籍打理得滴水不漏; 有隐居乡野的举人,熟谙律法礼制,能断是非曲直; 还有精于算学的账房先生,再繁杂的税赋账目,经他手一过,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江锦辞见状,索性将手中事务一一分拨,让老吏牵头整饬户籍,理清民田; 请举人修订新规,规范市集; 命账房先生掌管粮仓出纳,厘定税目。
他自己则从堆积如山的卷宗里抽出身来,每日只需听取各部门简报,偶尔在关键处点拨一二,再不用像从前那样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连梦里都满是账本与文书。
不过,赵虎为首的初创班子,对江锦辞始终是全然的信任。
但凡涉及军机要务的重要决策,或是关乎百姓生计的民生大计,多半是江锦辞先拿出章程、献出计策,再由赵虎拍板定夺。
这份默契,早已在一次次共事里磨得如同榫卯般严丝合缝。
新来的谋士与能人见了,也无不对江锦辞的治理手段心服口服。
毕竟此时天下大乱,别处城池多是尸骸遍地、饿殍盈途,唯有这晖阳郡,竟能在乱世里活出一派生机。
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能听见孩童嬉闹; 江锦辞捣鼓出来的那些新农具,早已成了农户们的宝贝。
改良后的曲辕犁只消一头牛拉着,便能深耕半尺,比旧式犁头快了近一倍; 喜欢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请大家收藏:()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
” 铁匠们连连点头,其中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匠人忍不住赞叹:“先生这法子真是巧!往年春耕,壮劳力一天也翻不了半亩地,照这图纸做出来,怕是能多翻两成。
” 江锦辞刚要答话,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身披甲胄的信使撞开房门,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狂喜,单膝跪地高声道: “报——江辅佐,赵统领南下大捷!连下三座城池,已将晖阳城以南直至大海的地界尽数拿下!” “好好好,从此,整个晖阳郡都归咱们了!” 满厅的人瞬间沸腾起来,木工们扔下刨子,铁匠们忘了手里的铁锤,纷纷涌到信使身边追问详情。
江锦辞站在原地,指尖轻轻敲击着桌案,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了然的笑意——这结果,早在他与赵虎商议之时便已料定。
还记得半月前,赵虎攥着从北方传来的消息,红着眼眶和自己商议:“北边那群乱军都快打到皇城根了,咱们也该北上掺和一把,不然等永熙倒了,分地盘时哪有咱们的份?” 江锦辞当时正低头核对着粮草账目,闻言抬眼,目光沉静如潭: “统领稍安。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永熙虽气数已尽,却还有数十万边军和京营精锐,北边的起义军看着势头猛,实则是在替咱们挡枪。
咱们若此刻北上,无异于当那出头的椽子,定会先被朝廷的重兵碾成齑粉。
” 江锦辞铺开地图,指尖划过南方的海岸线:“不如转头南下,先把这晖阳郡攥在手里。
这里有海可通商贸,有田可种粮食,待统一了郡内,咱们便休养生息,广积粮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北边打得两败俱伤,再自立为王,挥师北上,届时,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 赵虎性情虽如烈火般刚猛,却绝非有勇无谋之辈。
他最是信服江锦辞的深谋远虑,当日听了南下之策,当即拍板定夺,半点不含糊。
如今捷报传来,连下三城、尽收晖阳郡的喜讯,恰恰印证了江锦辞的远见卓识,让他愈发觉得,当初力排众议听这位江先生的,是何等明智。
永康三十八年六月,晖阳郡一统的消息彻底传开后,像块磁石般吸引着周边的能人异士。
那些看不惯朝廷腐败、又嫌弃别处起义军草莽无章的读书人,纷纷背着书箧行囊赶来投奔。
有曾在府衙做过主簿的老吏,一手钱粮户籍打理得滴水不漏; 有隐居乡野的举人,熟谙律法礼制,能断是非曲直; 还有精于算学的账房先生,再繁杂的税赋账目,经他手一过,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江锦辞见状,索性将手中事务一一分拨,让老吏牵头整饬户籍,理清民田; 请举人修订新规,规范市集; 命账房先生掌管粮仓出纳,厘定税目。
他自己则从堆积如山的卷宗里抽出身来,每日只需听取各部门简报,偶尔在关键处点拨一二,再不用像从前那样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连梦里都满是账本与文书。
不过,赵虎为首的初创班子,对江锦辞始终是全然的信任。
但凡涉及军机要务的重要决策,或是关乎百姓生计的民生大计,多半是江锦辞先拿出章程、献出计策,再由赵虎拍板定夺。
这份默契,早已在一次次共事里磨得如同榫卯般严丝合缝。
新来的谋士与能人见了,也无不对江锦辞的治理手段心服口服。
毕竟此时天下大乱,别处城池多是尸骸遍地、饿殍盈途,唯有这晖阳郡,竟能在乱世里活出一派生机。
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能听见孩童嬉闹; 江锦辞捣鼓出来的那些新农具,早已成了农户们的宝贝。
改良后的曲辕犁只消一头牛拉着,便能深耕半尺,比旧式犁头快了近一倍; 喜欢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请大家收藏:()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