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入朝堂

关灯
的,首页盖着刘阁老的朱批:“暂缓议处”。

    他想起老妇人说的决堤,想起朱家角被水淹时父亲背着账本往高处跑的模样,忽然将沈清和画的青雀图取出来,压在卷宗下。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案头的端砚上。

    他磨了墨,提笔在纸上写下“黄河治理十策”,笔尖划过纸面的声响,竟与当年在朱家角书房里听到的晨露滴落声有些像。

    写到“迁流民、固堤坝、查贪墨”时,他忽然停笔——李尚书正是管着河工款项的,这十策若是递上去,怕是第一个要动的就是他。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三更了。

    高铭远将写好的策论仔细折好,塞进砚台底下。

    他摸出祖父留下的那方砚台,指腹摩挲着那处细微的磕碰,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读书人的风骨”。

     或许这官场真如王翰林说的,要会逢迎、懂圆融。

    可他总记得,当年在国子监读《史记》时,沈清和指着“宁为玉碎”那句,眼里闪着光说:“咱们读的书,不是为了穿这身官袍,是为了让穿粗布衣的人能活得像个人。

    ” 鸡叫头遍时,高铭远已站在宫门外。

    手里拿着两份文书,一份是黄河治理策,一份是老妇人的冤状。

    晨雾里,他看见刘阁老的轿子从远处过来,轿帘掀开的瞬间,他分明看见李尚书正坐在里面,手里把玩着颗鸽蛋大的珍珠。

     高铭远深吸了口气,将两份文书揣得更紧了些。

    他知道,从今日起,这青石板铺就的官场路,怕是要溅上些泥了。

    可脚下的方砖被晨露浸得冰凉,倒让他想起朱家角的石板路,想起那些在油灯下熬过的夜——原来所有的路,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宫门缓缓打开,他随着人流往里走,青布官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带起细碎的尘土。

    远处的太和殿在晨光里露出飞檐,像极了他年少时在画上见过的样子。

     喜欢高铭远传奇请大家收藏:()高铭远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