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朝堂为民请命
关灯
小
中
大
宫道上的晨雾还未散尽,高铭远随着入朝的官员往里走,青布官袍在一众深色官服里显得格外扎眼。
翰林院的官员本就排在朝班末尾,他又是新授的修撰,站在队尾,正能望见丹陛之上的动静。
刘阁老的轿子停在太和殿前,李尚书先一步下轿,手里那颗珍珠在晨光里滚出温润的光。
他眼角余光扫过朝班,撞见高铭远的目光时,嘴角勾起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转身跟着刘阁老上了丹陛。
“高大人倒是来得早。
”身后有人轻碰他的肘弯,是王翰林,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
孔雀蓝的官袍今日熨得平整,只是袖口沾着点酒气,“昨日醉仙楼的宴,刘阁老的门生都去了,李尚书也在,席间还问起你呢。
” 高铭远没接话,目光落在丹陛旁的铜鹤上。
那铜鹤被晨露打湿,喙尖凝着水珠,倒像是噙着泪。
朝会的钟声响了,百官按品级排好班次。
天子尚未临朝,刘阁老先出列奏事,声音透过薄雾传下来,字字清晰:“启奏陛下,黄河水患已平,沿岸流民渐归,河工款项尚有结余,臣请将余款拨入内库,以充宫用。
” 高铭远的心猛地一沉。
老妇人说去年决堤的田至今未复,沈清和从常州寄来的信里还提过,黄河下游仍有流民扒树皮果腹,怎么到了刘阁老嘴里,竟成了“水患已平”? “刘阁老此言差矣。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大人,花白的胡须在晨风中微颤,“臣前日收到密报,河工款项层层克扣,堤坝仍是沙土堆砌,去年决堤处仅用草袋封堵,若遇秋雨,恐再酿大祸。
” 李尚书立刻出列反驳,声音又急又厉:“周御史血口喷人!河工皆由工部监理,每笔款项都有账可查,何来克扣之说?”他说着,从袖中掏出账册,“陛下若不信,可传户部主事查验。
” 高铭远攥着袖中的两份文书,指节泛白。
他忽然想起老妇人怀里那块带血的“福”字布,想起卷宗里刘阁老“暂缓议处”的朱批,喉头像是堵着团湿棉絮。
天子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此事容后再议。
还有何事启奏?” 通政司掌印官出列,捧着几本奏折:“陛下,昨日收到数封民状,其中有户部佃户告李尚书逼良为奴……” “一派胡言!”李尚书厉声打断,“此乃刁民诬告,通政司竟也敢呈上来?” 高铭远往前迈了
翰林院的官员本就排在朝班末尾,他又是新授的修撰,站在队尾,正能望见丹陛之上的动静。
刘阁老的轿子停在太和殿前,李尚书先一步下轿,手里那颗珍珠在晨光里滚出温润的光。
他眼角余光扫过朝班,撞见高铭远的目光时,嘴角勾起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转身跟着刘阁老上了丹陛。
“高大人倒是来得早。
”身后有人轻碰他的肘弯,是王翰林,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边。
孔雀蓝的官袍今日熨得平整,只是袖口沾着点酒气,“昨日醉仙楼的宴,刘阁老的门生都去了,李尚书也在,席间还问起你呢。
” 高铭远没接话,目光落在丹陛旁的铜鹤上。
那铜鹤被晨露打湿,喙尖凝着水珠,倒像是噙着泪。
朝会的钟声响了,百官按品级排好班次。
天子尚未临朝,刘阁老先出列奏事,声音透过薄雾传下来,字字清晰:“启奏陛下,黄河水患已平,沿岸流民渐归,河工款项尚有结余,臣请将余款拨入内库,以充宫用。
” 高铭远的心猛地一沉。
老妇人说去年决堤的田至今未复,沈清和从常州寄来的信里还提过,黄河下游仍有流民扒树皮果腹,怎么到了刘阁老嘴里,竟成了“水患已平”? “刘阁老此言差矣。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大人,花白的胡须在晨风中微颤,“臣前日收到密报,河工款项层层克扣,堤坝仍是沙土堆砌,去年决堤处仅用草袋封堵,若遇秋雨,恐再酿大祸。
” 李尚书立刻出列反驳,声音又急又厉:“周御史血口喷人!河工皆由工部监理,每笔款项都有账可查,何来克扣之说?”他说着,从袖中掏出账册,“陛下若不信,可传户部主事查验。
” 高铭远攥着袖中的两份文书,指节泛白。
他忽然想起老妇人怀里那块带血的“福”字布,想起卷宗里刘阁老“暂缓议处”的朱批,喉头像是堵着团湿棉絮。
天子端坐龙椅,目光扫过阶下:“此事容后再议。
还有何事启奏?” 通政司掌印官出列,捧着几本奏折:“陛下,昨日收到数封民状,其中有户部佃户告李尚书逼良为奴……” “一派胡言!”李尚书厉声打断,“此乃刁民诬告,通政司竟也敢呈上来?” 高铭远往前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