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一次接受同胞的采访

关灯
,既承认自己的竞争心,也认可作为新秀,这个赛季的开端已经足够出色。

     “你做到了许多人难以企及的事,更成为了F1历史上第一个中国车手,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吗?”张琳追问道。

     “我也说不好。

    从卡丁车时期开始,赛场上常常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可以说,我一直身处‘白色俱乐部’,总是被低估,所以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我不能仅仅和身边的车手速度相当,而是要比他们更快。

    好像因为我的肤色,大家就默认我会比实际慢半秒。

    也许是因为我的正赛表现总比单圈速度出色,所以一开始确实面临不少偏见。

    不过我觉得自己还算顺利地冲破了这些偏见。

    刚开始,可能有一两场比赛会被轻视,但只要我拿出好成绩,那些偏见就会烟消云散。

    ” 我坦诚地回忆着过往,刚进入新赛事时,总有人拿我开玩笑,但这些玩笑很快就消失了。

     对手们一开始因为我的肤色就认定我会慢,但当他们发现并非如此,便会像对待其他对手一样尊重我。

     一旦我战胜他们,我就不再只是个靠赞助进入F1的“象征性的车手”,而是真正的竞争对手。

     “这些经历都发生在法国,对吗?”张琳提出一个补充问题。

     “是的,主要在法国南部,偶尔也会去意大利。

    但进入方程式赛车领域后,我开始在意大利、德国,甚至比荷卢地区参赛,直到参加GP2亚洲系列赛,才真正走出欧洲。

    说到这里,我想正是那段经历,让我把一些劣势转化成了优势。

    ” 我看着张琳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她点头示意我继续,于是我接着说道:“我记得是澳门大奖赛那次,贝耐公司就向我抛来了赞助橄榄枝。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再加上我符合GP2亚洲系列赛的亚洲车手资格,DAMS车队也给了我机会。

    原本大家都以为我会是队友伯纳德的配角,但我却一路向冠军发起冲击,最终夺冠。

    这是我在方程式赛车领域赢得的第一个冠军。

    小时候我拿过一些卡丁车赛事的冠军,也在方程式比赛中努力争取过,但直到2006年才真正实现突破。

    所以,我在一个被认为与GP2主系列赛同等水平的赛事中夺冠,背后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威廉姆斯车队又正好需要一名车手接替转投红牛的马丁?韦弗,一切机缘巧合,我才走到了今天。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说过有机会代表摩纳哥参赛,那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呢?”张琳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更像是出于好奇,而非事先准备好的采访内容,但我决定把它转化成有价值的回答。

     “是的,当时我可以选择代表摩纳哥,或者中国参赛。

    说实话,在F3时期,我曾在摩纳哥和中国之间犹豫过,但最终我选择了中国,踏入F1赛场,让我的这个想法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我必须代表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