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家书与归途
关灯
小
中
大
“捕蝉”行动的成功,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上海市公安系统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虽然对外严格保密,但在内部通报和总结中,李家弄派出所,特别是老民警赵大勇和新民警李振邦的名字,被多次提及。
表彰没有立刻下来,但一种无形的变化已经开始。
所里的同志们看李振邦的眼神,除了之前的友善,更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佩。
连分局下来办事的其他同志,听到“李家弄派出所李振邦”时,都会若有所思地多看这个年轻的“文化人”几眼。
张所长给老赵和李振邦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处理一下个人事务。
老赵乐得清闲,说是要回浦东老家看看老娘。
李振邦则有些茫然,他在这个时代,举目无亲……除了那封介绍信上提到的,那个位于南市区的“家”。
穿越以来,他一直刻意回避思考这个问题。
占据的这具身体的原主,有着怎样的家庭和过去?他能否在至亲之人面前不露破绽?这种未知带来的忐忑,甚至超过了面对敌特时的紧张。
休假第一天,他几乎在派出所宿舍里睡了一整天,极度疲惫后的沉睡,仿佛要将灵魂深处的惶恐都熨平。
第二天清晨,他在一片阳光中醒来,看着窗外熟悉的弄堂景象,终于下定了决心。
无论如何,他必须去面对这个时代的“根”,去触碰李振邦在这个世界最原始的社会联结。
他仔细换上了那套唯一的、已经洗得发白的49式警服,对着宿舍里一块模糊的玻璃残片,努力将头发梳理整齐。
镜中那张年轻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的脸,既熟悉又陌生。
根据介绍信上的模糊地址和一路打听,李振邦穿过大半个上海城。
电车叮当作响,黄包车夫吆喝着穿行,街道两旁既有西装革履的行人,更多是穿着粗布衣衫的市民。
墙壁上新旧标语交错,残留的西洋建筑与低矮的里弄房子比邻而居,构成了一幅新旧交替、充满张力的图景。
最终,他在南市区一条名为“仁寿里”的弄堂口停下了脚步。
弄堂比李家弄要规整些,多是两层楼的石库门建筑,但岁月的痕迹依旧清晰。
按照门牌号,他站在了一扇漆黑的石库门前,门楣上依稀可见“积善余庆”的字样。
他的手抬起,在空中停顿了片刻,才轻轻叩响了门上的铜环。
里面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然后是门闩拉动的声音。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条缝,一个围着围裙、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探出头来,
虽然对外严格保密,但在内部通报和总结中,李家弄派出所,特别是老民警赵大勇和新民警李振邦的名字,被多次提及。
表彰没有立刻下来,但一种无形的变化已经开始。
所里的同志们看李振邦的眼神,除了之前的友善,更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佩。
连分局下来办事的其他同志,听到“李家弄派出所李振邦”时,都会若有所思地多看这个年轻的“文化人”几眼。
张所长给老赵和李振邦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处理一下个人事务。
老赵乐得清闲,说是要回浦东老家看看老娘。
李振邦则有些茫然,他在这个时代,举目无亲……除了那封介绍信上提到的,那个位于南市区的“家”。
穿越以来,他一直刻意回避思考这个问题。
占据的这具身体的原主,有着怎样的家庭和过去?他能否在至亲之人面前不露破绽?这种未知带来的忐忑,甚至超过了面对敌特时的紧张。
休假第一天,他几乎在派出所宿舍里睡了一整天,极度疲惫后的沉睡,仿佛要将灵魂深处的惶恐都熨平。
第二天清晨,他在一片阳光中醒来,看着窗外熟悉的弄堂景象,终于下定了决心。
无论如何,他必须去面对这个时代的“根”,去触碰李振邦在这个世界最原始的社会联结。
他仔细换上了那套唯一的、已经洗得发白的49式警服,对着宿舍里一块模糊的玻璃残片,努力将头发梳理整齐。
镜中那张年轻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的脸,既熟悉又陌生。
根据介绍信上的模糊地址和一路打听,李振邦穿过大半个上海城。
电车叮当作响,黄包车夫吆喝着穿行,街道两旁既有西装革履的行人,更多是穿着粗布衣衫的市民。
墙壁上新旧标语交错,残留的西洋建筑与低矮的里弄房子比邻而居,构成了一幅新旧交替、充满张力的图景。
最终,他在南市区一条名为“仁寿里”的弄堂口停下了脚步。
弄堂比李家弄要规整些,多是两层楼的石库门建筑,但岁月的痕迹依旧清晰。
按照门牌号,他站在了一扇漆黑的石库门前,门楣上依稀可见“积善余庆”的字样。
他的手抬起,在空中停顿了片刻,才轻轻叩响了门上的铜环。
里面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然后是门闩拉动的声音。
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条缝,一个围着围裙、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