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失踪的少女
关灯
小
中
大
春意渐浓,李家弄院子里的老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阳光也带上了些许暖意。
李振邦后背的骨裂基本愈合,虽然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但日常行走和轻度工作已无大碍。
他正式归队,重新穿上了那身洗得发白的警服,只是额角那道浅疤,成了那个除夕之夜永恒的印记。
归队后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往的轨道。
核对户口,调解纠纷,宣传新政。
然而,一种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张所长和老赵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更复杂的警情交给他独立处理,所里的年轻同志遇到难题,也习惯性地先来问问“李干事”的看法。
他正在从一名需要带教的“新兵”,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骨干。
与林淑娴的通信,成了他生活中一种稳定而温暖的期待。
苏梦蕾依旧热情,但或许是感受到了李振邦有意的保持距离,或许是居委会的工作越发繁忙,她来的次数明显少了,见面时更多是爽朗的同志式问候。
柳如烟则仿佛彻底恢复了那种清冷的距离感,偶尔碰面,也只是礼貌性地点头致意,再无多余交流。
李振邦心里明白,也暗自松了口气。
情感的砝码,在他心中已清晰地偏向了那个在电波另一端,与他志同道合、心思细腻的女技术员。
他们的信,内容依旧围绕着工作和学习,但字里行间的关切与默契,已如春雨润物,无声却深刻。
平静的日子,被一起突如其来的报案打破。
这天下午,一个面色惶恐、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跌跌撞撞地冲进派出所,未语泪先流,抓住王铁柱的胳膊就哭喊起来:“公安同志!救命啊!我闺女……我闺女不见了!” 值班的王铁柱连忙安抚,闻声出来的张所长和李振邦也围了过去。
妇女姓王,是李家弄后面棚户区的居民,丈夫在码头做苦力,她本人靠给人家洗衣服补贴家用。
失踪的是她十六岁的女儿,叫小娟。
“小娟平时很乖的,昨天下午说去闸北的缫丝厂找同乡姐妹玩,说好晚上就回来的……可这一晚上都没见人影!我今天一早去缫丝厂问,她那姐妹说小娟昨天下午是去了,但天黑前就说要回家了呀!”王婶哭得几乎晕厥,“我就这么一个闺女……她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可怎么活啊……” 十六岁的少女,一夜未归,在这个年代,几乎意味着噩耗。
张所长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
如果是普通的邻里纠纷或者小偷小摸,派出所尚能应对,但人口失踪,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失踪,案情重大,而且往往背后隐藏着更黑暗的可能。
“王婶,你别急,慢慢说,小娟昨天穿什么衣服?有什么特征?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李振邦蹲下身,递给王婶一杯水,语气沉稳地问道。
他的大脑已经开始飞速
李振邦后背的骨裂基本愈合,虽然阴雨天还会隐隐作痛,但日常行走和轻度工作已无大碍。
他正式归队,重新穿上了那身洗得发白的警服,只是额角那道浅疤,成了那个除夕之夜永恒的印记。
归队后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往的轨道。
核对户口,调解纠纷,宣传新政。
然而,一种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张所长和老赵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更复杂的警情交给他独立处理,所里的年轻同志遇到难题,也习惯性地先来问问“李干事”的看法。
他正在从一名需要带教的“新兵”,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骨干。
与林淑娴的通信,成了他生活中一种稳定而温暖的期待。
苏梦蕾依旧热情,但或许是感受到了李振邦有意的保持距离,或许是居委会的工作越发繁忙,她来的次数明显少了,见面时更多是爽朗的同志式问候。
柳如烟则仿佛彻底恢复了那种清冷的距离感,偶尔碰面,也只是礼貌性地点头致意,再无多余交流。
李振邦心里明白,也暗自松了口气。
情感的砝码,在他心中已清晰地偏向了那个在电波另一端,与他志同道合、心思细腻的女技术员。
他们的信,内容依旧围绕着工作和学习,但字里行间的关切与默契,已如春雨润物,无声却深刻。
平静的日子,被一起突如其来的报案打破。
这天下午,一个面色惶恐、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跌跌撞撞地冲进派出所,未语泪先流,抓住王铁柱的胳膊就哭喊起来:“公安同志!救命啊!我闺女……我闺女不见了!” 值班的王铁柱连忙安抚,闻声出来的张所长和李振邦也围了过去。
妇女姓王,是李家弄后面棚户区的居民,丈夫在码头做苦力,她本人靠给人家洗衣服补贴家用。
失踪的是她十六岁的女儿,叫小娟。
“小娟平时很乖的,昨天下午说去闸北的缫丝厂找同乡姐妹玩,说好晚上就回来的……可这一晚上都没见人影!我今天一早去缫丝厂问,她那姐妹说小娟昨天下午是去了,但天黑前就说要回家了呀!”王婶哭得几乎晕厥,“我就这么一个闺女……她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可怎么活啊……” 十六岁的少女,一夜未归,在这个年代,几乎意味着噩耗。
张所长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
如果是普通的邻里纠纷或者小偷小摸,派出所尚能应对,但人口失踪,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失踪,案情重大,而且往往背后隐藏着更黑暗的可能。
“王婶,你别急,慢慢说,小娟昨天穿什么衣服?有什么特征?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李振邦蹲下身,递给王婶一杯水,语气沉稳地问道。
他的大脑已经开始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