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新政固根基 虏骑试探急

关灯
晋商八大家的覆灭,不仅在朝堂和边疆掀起巨浪,更在其根基之地——山西,留下了巨大的权力与财富真空。

     昔日依附于这些巨贾的地方官吏、士绅惶惶不可终日,大量被查抄的田产、店铺亟待处置。

     朱由检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推行他构思已久的内部改革的绝佳试验场。

     孙传庭被擢升为宣府巡抚,权责更重。

     在给予他整顿军备、编练新军任务的同时,朱由检亦发去密旨:“……宣大之事,军备为首,然民政亦不可偏废。

    晋商所遗田土甚广,可择其膏腴者,试行‘军功授田’与‘民屯安流’二策。

    ” “有功将士、无地流民,皆可授田,三年内赋税减半,所产除缴纳定额粮税外,余者皆归其所有。

    此事关乎边镇长治久安,卿当悉心办理,摸索章程,以为他处借鉴。

    ” 这道旨意,意味着将原本属于晋商的大量土地收归国有。

     然后以极低的条件分配给保卫边疆的士兵和失去土地的流民,使其成为依附于皇权的自耕农或军户。

     这不仅能稳定军心、安置潜在流民,更能从根本上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增强朝廷对基层的控制力。

     孙传庭接到密旨,深感陛下布局之深远。

     他立刻在宣府、大同两地,选取了几处被抄没的连片良田,开始推行此策。

     对于在编练新军和整顿边备中有功的低级军官和士兵,以及从陕西等地流入的难民青壮,按照一定标准分配土地,发放农具、种子,并派遣懂得农事的吏员进行指导。

     此令一出,宣大地区军心、民心为之一振,报名应募者络绎不绝。

     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原有佃户安置、地方小吏执行走样等问题,但在孙传庭的强力督导下,新政总算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消息传回,朱由仔细阅着孙传庭的奏报,心中不断权衡利弊,调整细节。

     几乎在山西试点启动的同时,被寄予厚望的卢象升,也已抵达河南任所。

     河南情况与宣大不同,这里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土地兼并更为严重,虽暂无大规模流寇,但小股盗匪时有出没,民生困苦。

     卢象升并未急于扩军,而是首先以其带来的千五百精兵为骨干,雷厉风行地清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