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新政固根基 虏骑试探急

关灯
谨守防线,不得轻启边衅,同时严格控制钱粮拨付。

     而李邦华等人则力主应加强戒备,支持袁崇焕,认为此时若再行掣肘,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给虏酋可乘之机。

     朱由检高坐龙椅,静听争论。

     他脑海中图谱光点明灭,清晰分辨着哪些人是出于公心,哪些人则是怀有私意。

     他深知,王在晋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朝廷财政依旧紧张;但李邦华等人的意见更是老成谋国,大敌当前,内部绝不能先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够了。

    ”朱由检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威严,压下朝堂的议论。

     “虏酋试探,意在窥我虚实,乱我心神。

    朕岂能令其如愿?” 他目光扫过群臣,“袁崇焕所请,准其部分,着户部与皇家银号筹措三十万两饷银,火速解往辽东,以安军心。

    然,亦需严谕袁崇焕,谨守要害,不得冒进,若有疏失,严惩不贷!” 他选择了有限度的支持,既表明态度,也加以约束。

     “此外,”朱由检继续部署,“谕令孙传庭,宣大防务需更加严密,新军可加大招募,编练也要加速。

    ” “对蒙古各部,可示之以威,怀之以柔,分化拉拢,绝不可使其与后金沆瀣一气!令卢象升,河南练兵、改革照常进行,但需提高警惕,确保中原安稳。

    ” 他没有因为边境的紧张而打乱内政改革的步伐,反而要求加速,因为他知道,唯有内部稳固,实力增强,才能真正应对未来的大风大浪。

     退朝之后,朱由检独处乾清宫,眉头微蹙。

     虽然应对得当,但他心中的紧迫感丝毫未减。

     燧发枪量产还需时间,新军尚未成型,财政虽有好转,但根基未固。

     皇太极的这次试探,给他敲响了警钟。

     必须更快!他走到窗边,望向研究院的方向。

    徐光启、宋应星,你们还要给朕带来更多的惊喜才行。

     孙传庭、卢象升,朕给了你们舞台,莫要辜负朕望。

     这大明的天,能否真正撑起来,就看接下来这关键几步了。

     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