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新技兴货殖 海疆启波澜

关灯
商行之名,组建远洋船队,尝试与南洋诸国、乃至泰西商人直接贸易,生丝、瓷器、茶叶,乃至日后工坊所出新物,皆可出海!所得利润,参照商行旧例分配。

    ” 这是一项更为大胆的计划,意味着朝廷将不再满足于收取有限的关税,而是要亲自下场,参与利润最丰厚的远洋贸易,并与郑芝龙等海上势力展开竞争。

     “陛下,郑芝龙势大,若其不满……”王承恩有些担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礼后兵。

    ” 朱由检目光深邃,“可先遣使接触,许其官职,邀其合作。

    若其识趣,共享海利亦无不可;若其冥顽,待我船坚炮利之日,再行扫荡!”他深知水师建设非一日之功,初期需要隐忍和策略。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旨意从乾清宫发出,涉及工商、农业、财税、海贸,其核心便是“开源”。

     与此同时,针对边防的旨意也同样严厉。

     加派孙传庭、卢象升扩军权限,准许其在原有基础上,再募精兵五千,一切饷银、军械由内帑及皇家银号优先保障,务求在一年之内,形成可战之力。

     朱由检给他们的密旨中写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新军之练,宁缺毋滥,必以忠勇为基,技艺为用。

    北疆中原之安稳,系于二卿之身!” 帝国的机器在朱由检的意志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动起来。

     西山脚下,皇家匠作苑开始圈地建设,研究院的灯火彻夜不熄; 通往江南的驿道上,新任钦差李待问带着使命和密旨匆匆南下; 东南沿海,筹建海事局与船厂的旨意引发了当地官员和势力的暗暗震动; 而宣府、河南的军营中,扩军的旗帜已然竖起,新的征募点前排起了长龙。

     朱由检站在皇城的至高点上,感受着这艘古老帝国巨轮转向时带来的微微震颤。

     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然破土,但能否长成参天大树,还需经历风雨的考验。

     内部的既得利益者,外部的凶残敌人,都在暗中窥伺。

     这场关乎国运的豪赌,他已经掷下了骰子。

     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