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盐政风云

关灯
钦差行辕内的短暂沉寂,被一份关于东南盐政积弊的紧急密报打破。

    王守哲看着手中那叠记载着盐官贪墨、盐引滥发、私盐猖獗、盐户困苦的卷宗,眉头拧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

    曹家虽倒,但盐政沉疴已久,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绝非铲除一两个巨贾就能肃清。

    改革,势在必行,却又阻力重重,他急需一把能破开迷雾的利刃。

     而另一边,林砚通过“听风阁”捕捉到的零星信息,以及自身对时局的敏锐判断,已然将目光聚焦于这场即将到来的盐政风暴。

    他知道,这不仅是王守哲面临的难题,更是他等待已久的,一个能真正踏入更高舞台的机遇。

     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等待。

    在精心准备数日后,他再次递帖求见王守哲,这一次,他呈上的不是账册,而是一篇他自己撰写的,《陈东南盐政利弊及革新管见疏》。

     这篇疏文,是他结合了前世经济理论、对当前盐业现状的调研(通过“惠民号”渠道接触底层盐户、小盐商),以及研读历代盐政得失后的心血之作。

     文中,他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盐政三大弊:“一曰引制壅塞,官商勾结,盐引成为牟利私器,而非便民之策;二曰层层盘剥,灶户(盐户)困苦,所产之盐,价值十不存一,无力维生,或逃亡,或私售;三曰私盐泛滥,官盐价高质劣,百姓苦之,遂使枭徒得利,国课流失。

    ” 随后,他并未空谈,而是提出了数条具体、甚至有些大胆的革新建议: 其一,“疏通引制,革除中间弊端”。

    建议重新核定盐引发放,严惩买卖、囤积盐引行为,尝试在局部地区推行“就场征税,听商贩运”,即官府在盐场直接征税,然后允许商人自由贩运,减少中间环节盘剥。

     其二,“体恤灶户,保障其利”。

    建议设立“盐户保息银”,在盐价过低或遇灾年时,给予灶户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安心生产;同时,由官府主导,改良制盐技术,提高效率与质量。

     其三,“严查私盐,平抑官盐价”。

    主张对私盐贩运施以重典,但同时,必须降低官盐成本,使其价格与质量能与私盐竞争,“堵疏结合,方能根治”。

     其四,“设常平盐仓,调控盐价”。

    于各地设立官营盐仓,在盐贱时收购储存,盐贵时平价放出,以平抑市场价格,防止奸商囤积居奇。

     这篇疏文,数据详实,论证严密,既有对弊病的深刻洞察,又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思路之开阔,见解之深刻,远远超出了一个少年士子,甚至许多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