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盐政风云

关灯
官员的认知范畴。

     王守哲在书房中,对着这篇疏文,反复观看了足足一个时辰。

    他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审视,到惊讶,再到深深的沉思。

    文中提及的“就场征税”、“常平盐仓”等概念,虽前朝偶有尝试,但多昙花一现,此子竟能如此系统地阐述,并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修正,其才……果然惊人! 他放下疏文,目光锐利地看向静立在下方的林砚:“此文,皆是你一人所思所想?” “是学生一点浅见,仓促写成,恐有疏漏,还请大人斧正。

    ”林砚谦逊道,但眼神清澈坦然。

     王守哲沉默片刻,忽然问道:“若依你之见,推行‘就场征税’,首要难点何在?” “在于触动现有盐官、窝商(拥有盐引特权的商人)之利,必遭激烈反对,此其一。

    ”林砚早已深思熟虑,对答如流,“其二,在于初期,官府需有足够银钱垫付盐税,并向灶户支付盐款,国库压力骤增。

    其三,在于如何有效监管各盐场,防止新的贪墨与走私。

    ” “既知难点,可有应对之策?” “学生以为,可择一盐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减小阻力。

    垫付银钱,或可仿效‘市舶司’,引入部分信誉良好的大商号资金,以其未来盐利为抵押。

    至于监管……”林砚略一沉吟,“或可试行‘盐场责任制’,遴选清廉干吏或地方乡绅协同管理,并鼓励灶户互相监督,举报不法,给予重赏。

    ” 他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虽然这些思路还需细化完善,但其展现出的务实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让王守哲刮目相看。

     王守哲站起身,在书房内踱了几步,最终停在林砚面前,目光如炬:“林砚,本官欲在两淮盐区,择一中等盐场,试行‘就场征税’之新法。

    然则,此事千头万绪,需一既懂经济、又通实务、且能抗压之人前往统筹。

    你,可敢接下此任?” 来了!真正的考验! 林砚心中一震,他知道,这绝非易事。

    前往陌生的盐场,面对盘根错节的当地势力,推行触及无数人利益的新政,其中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一旦失败,不仅前程尽毁,更可能身败名裂。

     但他更知道,这是王守哲给他的机会,一个跳过按部就班的科举晋升,直接参与到国家大政方针实施中的绝佳机遇!风险巨大,回报亦然!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林砚撩起青衿下摆,单膝跪地(此为士子面对重大任命时的礼节),声音清朗而坚定:“承蒙大人信重,学生林砚,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