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民心如镜,以正破邪
关灯
小
中
大
成功地送达了京城。
数日后,王守哲在早朝之上,当着文武百官和皇帝的面,慷慨陈词,并未直接为林砚辩白,而是以“两淮盐政关乎国计,白驹场新法成效卓着却屡遭不明势力阻挠破坏,甚至主事官员险遭刺杀”为由,痛陈盐政革新之艰难,旧利益集团之猖獗,恳请陛下圣裁,彻查此事,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同时,他将那份《白驹场灶户心声实录》的抄本,作为附件,呈递御前。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翻阅着那本充满乡土气息却情真意切的《实录》,又听了王守哲的奏报,沉吟良久。
他之前对林砚的《条陈》留中不发,本就是存了观察和考验之心,如今见到地方革新竟已激烈到动用刺杀手段,且民心思变、拥护新政的呼声如此之高,心中天平已然倾斜。
“着都察院,即刻派遣得力御史,前往淮安府,彻查白驹场遇袭及盐政推行事宜。
若遇阻挠,无论涉及何人,可先斩后奏!”皇帝最终下了旨意,语气虽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朝堂,也即将劈向淮安府。
消息尚未传回淮安,但淮安府内的气氛已然变得更加诡异。
曾培年没想到林砚竟会用如此“不上台面”的方式,发动底层灶户来进行反击,更没想到王守哲动作如此之快,力度如此之大。
眼见舆论开始转向,士林中对林砚的同情和支持之声渐起,而他派出的“核查人员”在白驹场面对井井有条、无懈可击的账目和群情激愤的灶户,根本无从下手,反而灰头土脸。
更让他心惊的是,赵铁鹰根据沈舟特制荧光染料的线索,经过连日缜密追踪,终于锁定了那名受伤“墨羽”探子的藏身之处——竟是淮安府城内一家背景复杂、与盐运司多位官员素有来往的赌坊后院。
“少爷,已经确认,那贼人就在里面养伤。
我们的人日夜监视,未见其离开,也未见有郎中模样的人频繁出入
数日后,王守哲在早朝之上,当着文武百官和皇帝的面,慷慨陈词,并未直接为林砚辩白,而是以“两淮盐政关乎国计,白驹场新法成效卓着却屡遭不明势力阻挠破坏,甚至主事官员险遭刺杀”为由,痛陈盐政革新之艰难,旧利益集团之猖獗,恳请陛下圣裁,彻查此事,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同时,他将那份《白驹场灶户心声实录》的抄本,作为附件,呈递御前。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翻阅着那本充满乡土气息却情真意切的《实录》,又听了王守哲的奏报,沉吟良久。
他之前对林砚的《条陈》留中不发,本就是存了观察和考验之心,如今见到地方革新竟已激烈到动用刺杀手段,且民心思变、拥护新政的呼声如此之高,心中天平已然倾斜。
“着都察院,即刻派遣得力御史,前往淮安府,彻查白驹场遇袭及盐政推行事宜。
若遇阻挠,无论涉及何人,可先斩后奏!”皇帝最终下了旨意,语气虽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朝堂,也即将劈向淮安府。
消息尚未传回淮安,但淮安府内的气氛已然变得更加诡异。
曾培年没想到林砚竟会用如此“不上台面”的方式,发动底层灶户来进行反击,更没想到王守哲动作如此之快,力度如此之大。
眼见舆论开始转向,士林中对林砚的同情和支持之声渐起,而他派出的“核查人员”在白驹场面对井井有条、无懈可击的账目和群情激愤的灶户,根本无从下手,反而灰头土脸。
更让他心惊的是,赵铁鹰根据沈舟特制荧光染料的线索,经过连日缜密追踪,终于锁定了那名受伤“墨羽”探子的藏身之处——竟是淮安府城内一家背景复杂、与盐运司多位官员素有来往的赌坊后院。
“少爷,已经确认,那贼人就在里面养伤。
我们的人日夜监视,未见其离开,也未见有郎中模样的人频繁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