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破局之道

关灯
春去夏来,林枫在河阳县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和与各方的充分沟通,他对这个工业强县的症结所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天下午,他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县机械厂改制的方案,周秘书敲门进来:林县长,开发区管委会赵主任想向您汇报工作,说是有重要情况。

     请他进来。

    林枫放下文件。

    开发区是河阳县的经济引擎,也是他施政的重点。

     赵主任四十多岁,是位经验丰富的干部,但此刻脸上带着焦虑:林县长,情况不太妙。

    这个月又有两家企业提出要搬迁到邻市的工业园区去,其中一家还是我们的纳税大户。

     原因是什么?林枫神色平静。

     主要还是老问题:用地紧张,扩产无门;招工难,特别是技术工人留不住;还有就是物流成本比邻市高。

    赵主任叹了口气,我们给的政策已经很优惠了,但硬件条件确实跟不上。

     林枫走到墙上的县区地图前,目光落在开发区的位置。

    这个始建于九十年代初的园区,确实已经饱和,周边都是建成区,扩展空间有限。

     如果我们规划一个新的园区呢?林枫突然问道。

     赵主任一愣:新园区?县里之前也讨论过,但一是选址难,二是投入太大,光是三通一平就是天文数字。

    刘书记在的时候也说过,要量力而行。

     林枫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他让赵主任先回去做好企业的安抚工作。

     待赵主任离开后,林枫独自站在地图前沉思。

    河阳县的开发区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被老城区和村庄紧紧包围。

    而要破解这个困局,必须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式。

     他让周秘书调来了全县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又请来了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和规划局长。

     如果我们在这里规划一个新的产业集聚区,各位觉得怎么样?林枫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