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破局之道

关灯
指落在县城东南部一片区域。

    这里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有大片的丘陵缓坡地,基本不涉及基本农田。

     规划局长仔细看了看:林县长,这个地方我们之前也考察过,优势是交通便利、拆迁量小,但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为零,投入太大。

    而且距离现有开发区有十公里,无法形成联动效应。

     如果,林枫缓缓说道,我们换一个思路呢?不叫开发区,叫产业新城。

    不只是建工厂,而是产城融合,同步规划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

    用未来的土地收益反哺前期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

    这确实是个新思路,但也是个大胆的设想。

     晚上,林枫拨通了沈清云的电话。

    如今已是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她,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颇有建树。

     产业新城的概念很好,但要特别注意与现有开发区的错位发展。

    沈清云在电话那头分析道,我建议你可以先从编制规划入手,把概念做实。

    如果需要,我可以推荐几位这方面的专家。

     挂了电话,林枫立即着手准备。

    他组织了一个精干的工作专班,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开始编制《河阳县产业新城概念规划》。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议论,这项工作暂时只在极小范围内进行。

     与此同时,另一个难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

     周一早晨的县长办公会上,县财政局长汇报了一个令人忧心的情况: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但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国企退休人员的医保社保缺口很大。

    照这个趋势,到年底可能会出现支付困难。

     会场上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河阳县老国企多,退休人员数量庞大,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

     国企改制必须提速。

    分管工业的副县长说,但职工安置需要资金,这是个死结。

     林枫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