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党校重逢
关灯
小
中
大
2005年的深秋,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银杏叶正泛着金黄。
林枫提着简单的行李走进学员宿舍楼,在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302房间。
推开房门,他愣住了。
窗前站着的身影转过身来,微笑着看他:怎么,不认识老同学了? 清云?林枫确实吃了一惊,你也来参加这期培训班? 没想到吧?沈清云指了指对面的床铺,组织部分配宿舍时,特意把同期学员安排在一起。
说是要打破性别界限,促进交流学习。
林枫放下行李,打量着这个将与他同住三个月的房间。
两张单人床,两张书桌,简洁而肃穆。
窗外是党校标志性的红墙绿瓦,远处隐约可见颐和园的佛香阁。
这几年你进步很快。
林枫整理着书籍说道,省发改委副主任,正厅级了。
你不也是?沈清云在书桌前坐下,河阳县的科学发展试点,在省里都成了标杆。
我父亲经常提起你。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了许多。
培训生活紧张而充实。
白天是密集的理论学习,晚上是小组讨论。
林枫和沈清云虽然不在同一个小组,但经常在食堂相遇,交流学习心得。
一个周末的下午,林枫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沈清云正在角落里专注地阅读。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在看什么?林枫走近问道。
沈清云抬起头,将书封面展示给他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之道》。
正好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她指着书中的一段,你在河阳推行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 两人就这个问题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操作,思想的碰撞让彼此都受益匪浅。
和你讨论问题总是很愉快。
沈清云合上书时说,你总能从实践中提炼出真知灼见。
而你总能从理论高度给我新的启发。
林枫真诚地说。
培训进行到第二个月时,学校组织学员到京津冀地区调研。
在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林枫和沈清云被分在同一小组。
考察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
两人撑着一把伞,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沈清云突然问道,也是在雨天。
林枫点点头:在青泉县,你来做扶贫调研。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科员。
但你那时候就很有想法。
沈清云微笑,我记得你提出的那个扶贫方案,后来真的被采纳了。
雨越下越大,伞下的空间显得格外狭小。
林枫下意识地把伞往沈清云那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肩膀却淋湿了。
你的肩膀湿了。
沈清云
林枫提着简单的行李走进学员宿舍楼,在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302房间。
推开房门,他愣住了。
窗前站着的身影转过身来,微笑着看他:怎么,不认识老同学了? 清云?林枫确实吃了一惊,你也来参加这期培训班? 没想到吧?沈清云指了指对面的床铺,组织部分配宿舍时,特意把同期学员安排在一起。
说是要打破性别界限,促进交流学习。
林枫放下行李,打量着这个将与他同住三个月的房间。
两张单人床,两张书桌,简洁而肃穆。
窗外是党校标志性的红墙绿瓦,远处隐约可见颐和园的佛香阁。
这几年你进步很快。
林枫整理着书籍说道,省发改委副主任,正厅级了。
你不也是?沈清云在书桌前坐下,河阳县的科学发展试点,在省里都成了标杆。
我父亲经常提起你。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轻松了许多。
培训生活紧张而充实。
白天是密集的理论学习,晚上是小组讨论。
林枫和沈清云虽然不在同一个小组,但经常在食堂相遇,交流学习心得。
一个周末的下午,林枫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沈清云正在角落里专注地阅读。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在看什么?林枫走近问道。
沈清云抬起头,将书封面展示给他看:《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之道》。
正好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她指着书中的一段,你在河阳推行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的? 两人就这个问题讨论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操作,思想的碰撞让彼此都受益匪浅。
和你讨论问题总是很愉快。
沈清云合上书时说,你总能从实践中提炼出真知灼见。
而你总能从理论高度给我新的启发。
林枫真诚地说。
培训进行到第二个月时,学校组织学员到京津冀地区调研。
在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林枫和沈清云被分在同一小组。
考察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
两人撑着一把伞,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沈清云突然问道,也是在雨天。
林枫点点头:在青泉县,你来做扶贫调研。
那时候我还是个小科员。
但你那时候就很有想法。
沈清云微笑,我记得你提出的那个扶贫方案,后来真的被采纳了。
雨越下越大,伞下的空间显得格外狭小。
林枫下意识地把伞往沈清云那边倾斜,自己的半边肩膀却淋湿了。
你的肩膀湿了。
沈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