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党校重逢

关灯
注意到这个细节。

     没关系。

    林枫淡淡地说。

     晚上回到驻地,林枫发现房间里多了一盒感冒药和一张字条:预防感冒。

    清云。

     他拿起字条,久久没有放下。

     培训的最后一个月,学校举办了一场辩论赛。

    林枫和沈清云恰好被分在正反两方,辩论的题目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辩论场上,两人各执一词,针锋相对。

    林枫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强调效率的重要性;沈清云则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论证公平的优先性。

     辩论进行到白热化时,林枫突然话锋一转:其实我认为,效率和公平并非对立关系。

    在河阳的实践中,我们通过提高发展质量,既提升了效率,也促进了公平。

     这个转折让在场的评委都感到意外。

    更让人意外的是,沈清云在总结陈词时表示:我部分赞同对方的观点。

    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辩论结束后,一位老教授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俩啊,看似在辩论,实则是在唱双簧。

     最后一晚,学员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告别晚会。

    沈清云被推选为代表发言。

     这三个月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她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林枫身上,也让我明白,志同道合的伙伴是多么珍贵。

     晚会结束后,两人在校园里散步。

    深秋的夜晚已经有了寒意,林枫脱下外套披在沈清云肩上。

     培训结束后有什么打算?林枫问道。

     回省发改委,继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

    沈清云转头看他,你呢? 可能要到市里工作。

    林枫平静地说,组织上已经谈过话了。

     两人在一棵古柏下停住脚步。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校园里。

     这些年,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

    林枫轻声说。

     沈清云抬起头,目光清澈:因为我们都在走同一条路。

     第二天,学员们各奔东西。

    在机场告别时,沈清云递给林枫一个信封:回去后再看。

     飞机上,林枫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照片——那是他们在党校辩论赛上的合影。

    照片背面写着一行清秀的字: 道同则相为谋。

     林枫望着窗外的云海,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而这份感情,就像深秋的桂花,不张扬,却散发着持久的芬芳。

    它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之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耐得住距离的磨砺。

     喜欢当国委回首三十年请大家收藏:()当国委回首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