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无声的电波

关灯


    没有真空管,发射功能基本报废,但接收功能……如果只是接收信号,是否有可能简化电路,绕过损坏的部分? 他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只接收?那不就是个收音机了吗?”小刘疑惑道。

     “对,就是个收音机!”宋书羽目光炯炯,“我们现在最急需的,不是发报,而是‘听’!听到上级的呼叫,听到友军的信息,听到外界的声音!只要能接收到信号,我们就不是聋子!” 目标明确了,工作有了方向。

    宋书羽根据设备残存的电路板,结合知识,重新设计了一个极其简化的、只保留高频放大、检波和低频放大的直放式收音机电路。

    很多损坏的元件被舍弃,线路也被大幅简化。

     接下来是制作替代零件。

    这是最考验智慧和手艺的环节。

     烧断的导线,用收集来的、剥掉绝缘皮的细铜丝(来自损坏的变压器)小心拧接,再用火烤化的松香做绝缘处理。

     摔变形的线圈,由库尔班老人和李铁柱配合,一点点用木槌和特制的小木棍,凭借手感重新绕制到接近原样。

    库尔班老人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稳定的手,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破裂的木质外壳,由营地里的木匠用胡杨木重新制作。

     缺少的电容和电阻,宋书羽尝试用锡纸、云母片(从坏掉的电容器里拆)甚至涂了炭粉的纸筒来土法制作,虽然参数不准,但勉强能用。

     最头疼的是电源。

    设备原配的蓄电池在爆炸中漏液报废。

    宋书羽利用之前制造火药时提炼的土碱、收集的木炭粉和废旧金属罐,尝试制作简易的伏打电池。

    效率低下,电压不稳,但总算能提供微弱的直流电。

     整个修复过程,充满了失败和反复。

    一个看似简单的连接,可能因为接触不良而前功尽弃;一个土法制成的元件,可能因为参数偏差导致整个电路无法工作。

     地窝子里,常常是灯火通明到深夜。

    宋书羽和小刘对着简陋的电路图争论、试验;李铁柱挥汗如雨地加工着零件;库尔班老人则沉默而专注地打磨着每一个细节;苏青则定时送来热水和食物,默默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依古丽有时候会偷偷趴在门口,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忙碌。

    她似乎对库尔班爷爷手里那些亮晶晶的小工具很感兴趣。

     时间一天天过去,那堆残骸逐渐被重新组装起来,虽然外观丑陋,布满了各种修补的痕迹和飞线,但总算有了个“机器”的样子。

     半个月后,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

     所有零件组装完毕,用伏打电池组连接。

    宋书羽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紧张而期盼的目光中,按下了电源开关。

     没有反应。

     寂静。

    地窝子里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宋书羽的心沉了下去。

    难道还是失败了? 他调整了几个接线柱,用小螺丝刀轻轻敲击着那些土法制成的元件。

     突然,一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