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钢铁的萌芽
关灯
小
中
大
,找到了一种浅白色的、质地细腻的黏土,系统判定其氧化铝含量较高,适合烧制耐火材料。
开采、运输、粉碎、和泥、制坯、晾干……又是一系列繁重的劳动。
烧制耐火砖对温度要求更高,现有的陶窑无法满足。
宋书羽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阶梯窑”,利用山坡坡度,使火焰能够更均匀地加热,经过几次失败,终于成功烧制出了第一批虽然粗糙但基本合格的耐火砖。
第二关,鼓风设备。
之前修复无线电和坎儿井通风用的牛皮风箱太小了。
需要制作一个足够给高炉提供强劲风力的巨型风箱。
这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皮革。
战士们砍伐胡杨木,营地收集所有能用的皮革边角料,甚至将一些实在无法修复的皮囊也贡献出来,由皮匠和木匠联手,打造了一个需要四人同时操作才能拉动的、如同小屋般的巨大风箱。
第三关,燃料。
炼铁需要持续的高温,木炭是最佳选择。
营地组织人手,在阿卜杜勒大叔的指导下,选择坚硬的红柳根和梭梭柴,挖掘了大量“炭窑”,闷烧制炭。
浓烟日夜不停,仿佛古老的烽火。
建设过程同样充满挑战。
砌筑炉体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密封性,稍有偏差就可能漏风甚至炸膛。
宋书羽和泥瓦匠们反复测量,用加了头发和麻丝的厚泥浆仔细勾缝。
安装风箱和管道系统,需要精准的角度对接。
库尔班老人则带着几个学徒,开始打造和收集各种铁匠工具:大小铁锤、火钳、冲子、凿子,以及用营地能找到的最好的钢材(主要是损坏工具和缴获的刺刀)制作的凿子和刻刀,用于将来修理和加工。
整个营地,几乎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中。
男人们负责重体力劳动,女人们负责后勤保障和一些精细部件的加工,连孩子们也会帮忙搬运一些小块的燃料。
阿依古丽似乎对库尔班爷爷的铁匠铺格外着迷,常常一看就是大半天,库尔班老人也不驱赶,偶尔还会用边角料给她打个小铃铛或者小刀子,让她爱不释手。
时间在汗水和期待中流逝。
一个月后,一座约两人高、用白色耐火砖砌成的、看起来颇为敦实的土高炉,连同旁边稍矮的锻炉和那巨大的风箱,终于矗立在了营地边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炉的日子,被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所有人都聚集在高炉周围,翘首以盼。
炉膛里已经层层铺好了木炭和敲成小块的铁矿石(来自阿卜杜勒大叔知道的、距离很远的一处露天矿点,战士们费尽千辛万苦才运回少量)以及一些收集来的废铁。
宋书羽深吸一口气,如同即将指挥一场大战的将军
开采、运输、粉碎、和泥、制坯、晾干……又是一系列繁重的劳动。
烧制耐火砖对温度要求更高,现有的陶窑无法满足。
宋书羽设计了一个简易的“阶梯窑”,利用山坡坡度,使火焰能够更均匀地加热,经过几次失败,终于成功烧制出了第一批虽然粗糙但基本合格的耐火砖。
第二关,鼓风设备。
之前修复无线电和坎儿井通风用的牛皮风箱太小了。
需要制作一个足够给高炉提供强劲风力的巨型风箱。
这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皮革。
战士们砍伐胡杨木,营地收集所有能用的皮革边角料,甚至将一些实在无法修复的皮囊也贡献出来,由皮匠和木匠联手,打造了一个需要四人同时操作才能拉动的、如同小屋般的巨大风箱。
第三关,燃料。
炼铁需要持续的高温,木炭是最佳选择。
营地组织人手,在阿卜杜勒大叔的指导下,选择坚硬的红柳根和梭梭柴,挖掘了大量“炭窑”,闷烧制炭。
浓烟日夜不停,仿佛古老的烽火。
建设过程同样充满挑战。
砌筑炉体要求极高的精度和密封性,稍有偏差就可能漏风甚至炸膛。
宋书羽和泥瓦匠们反复测量,用加了头发和麻丝的厚泥浆仔细勾缝。
安装风箱和管道系统,需要精准的角度对接。
库尔班老人则带着几个学徒,开始打造和收集各种铁匠工具:大小铁锤、火钳、冲子、凿子,以及用营地能找到的最好的钢材(主要是损坏工具和缴获的刺刀)制作的凿子和刻刀,用于将来修理和加工。
整个营地,几乎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项宏伟的工程中。
男人们负责重体力劳动,女人们负责后勤保障和一些精细部件的加工,连孩子们也会帮忙搬运一些小块的燃料。
阿依古丽似乎对库尔班爷爷的铁匠铺格外着迷,常常一看就是大半天,库尔班老人也不驱赶,偶尔还会用边角料给她打个小铃铛或者小刀子,让她爱不释手。
时间在汗水和期待中流逝。
一个月后,一座约两人高、用白色耐火砖砌成的、看起来颇为敦实的土高炉,连同旁边稍矮的锻炉和那巨大的风箱,终于矗立在了营地边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炉的日子,被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
所有人都聚集在高炉周围,翘首以盼。
炉膛里已经层层铺好了木炭和敲成小块的铁矿石(来自阿卜杜勒大叔知道的、距离很远的一处露天矿点,战士们费尽千辛万苦才运回少量)以及一些收集来的废铁。
宋书羽深吸一口气,如同即将指挥一场大战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