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播种 未来

关灯
保水保肥能力差。

    直接播种,产量堪忧。

     “土地需要深耕,需要施足底肥!”宋书羽指着那片已经平整好的土地,“把我们积攒的粪肥全部用上,再混合一部分烧荒(开垦时烧掉的植被)留下的草木灰,深翻到土壤里去!” 战士们挥舞着新打造出的铁锹和犁铧(试用版),开始了艰苦的深耕工作。

    坚实的戈壁土即使在灌溉后依然板结,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但看着那新式的、闪着寒光的犁铧深深切入土地,翻起带着湿气的、黑褐色的土块,所有人都干劲十足。

     阿卜杜勒大叔看着战士们使用铁犁,眼中满是羡慕。

    他们世代用坎土曼和木犁,何曾见过如此高效的工具?宋书羽看在眼里,悄悄吩咐李铁柱,在保证营地需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为阿卜杜勒的部落也打造几件农具。

     苏青则带领着女兵和营地里的妇女们,负责更加精细的选种、浸种工作。

    她们围坐在一起,小心地剔除着不合格的种子,就像在呵护着最珍贵的希望。

    阿依古丽也跟在苏青身边,学着辨认饱满的麦粒,小脸上写满了认真。

     最重要的,是播种的时机和深度。

    播种太早,冬前麦苗生长过旺,容易遭受冻害;播种太晚,麦苗根系发育不良,同样难以越冬。

    播种太深,出苗困难;播种太浅,根系不牢,易受冻旱。

     宋书羽再次借助系统模块,结合当地的气候数据(主要是询问阿卜杜勒大叔往年的霜冻时间)和土壤墒情,精确计算出了最佳的播种窗口期。

     “就是这几天!”宋书羽笃定地说,“气温合适,土壤墒情也好。

    必须抢在这几天内,完成所有冬小麦的播种!” 播种日,营地如同进行一场新的战役。

     宋书羽亲自示范。

    他采用“条播”的方式,用木棍在深耕施肥后的土地上划出深浅一致的浅沟,然后将精心挑选和催芽后的麦种,均匀地撒在沟里,再用脚轻轻覆土压实。

    整个过程要求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