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看不见的战线

关灯
叔,坦诚地说明了情况和请求。

     阿卜杜勒大叔抽着旱烟,沉默了片刻,说道:“宋,那些沙狐(指敌特)伤害了我们的乡亲,破坏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和你们一样恨他们。

    帮助你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放心吧,我会挑选最可靠、最机灵的巴郎子(小伙子),他们会像警惕的猎鹰一样,帮你们盯住沙漠里的动静。

    ” 很快,一支由三名擅长追踪和伪装的维吾尔族青年组成的“民兵侦察小组”也成立了,由艾山负责,与“尖刀班”相互配合,但又保持相对独立。

     接下来是培训和装备。

    宋书羽将系统军事知识库中关于侦察、潜伏、情报传递、简易地图绘制、痕迹辨识等技巧,结合孙德胜的实际经验,对侦察队员们进行了强化训练。

    训练在营地外围秘密进行,内容包括如何在沙地中消除足迹,如何利用地形伪装,如何远距离识别目标,以及遭遇敌人时的应急处理和撤退路线。

     装备方面,尽可能给他们配发了最好的武器(主要是缴获的冲锋枪和步枪),充足的弹药,以及宋书羽亲自指导制作的简易伪装服(用麻布和沙土染色)、单筒望远镜、指北针、信号镜、以及用于在极端情况下传递信息的信鸽(营地自己尝试驯养的)。

     苏青则负责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密码和暗号,用于记录和传递情报。

     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无声,却可能同样血腥。

     培训结束后,侦察队员们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外出执行任务。

    他们的活动范围,以营地为中心,向外辐射到五十公里,甚至更远。

    他们的任务包括:监视主要通道和可疑区域,寻找敌特活动的痕迹(如脚印、车辙、营地遗迹、丢弃物),绘制更精确的周边地图,并尝试追踪那些异常电波的源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侦察队员们带回来的情报,逐渐拼凑出敌人活动的模糊轮廓。

     孙德胜小组在西南方向一片风蚀地貌区,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隐蔽的临时营地,里面有罐头盒、烟头,还有车辙印,指向南方。

     艾山小组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