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竹简幻影
关灯
小
中
大
七次标准周期后,凯洛再次接入“地球模拟器”。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而学术化:验证他关于“区域性书写系统演变对集体潜意识影响”的新假设。
他选择了“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观测点,时间锚定在一个新出土的“战国时期”竹简完成初步清理、正待解读的节点。
他的意识附着在一位年轻的、戴着白色棉质手套的古文字实习研究员身上。
感知同步的瞬间,一股与西湖边截然不同的气息包裹了他: 触觉:库房恒定的低温透过薄薄的手套,带来一丝凉意。
手中拿起的那片竹简,粗糙、干燥,带着泥土深层的微腥和千年岁月沉淀下的脆弱质感。
嗅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无酸纸张和一种古老有机物缓慢分解时散发的、类似旧书与灰尘混合的复杂气味。
听觉:万籁俱寂,只有实验室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身边资深研究员翻阅资料时,纸页摩擦的沙沙声。
视觉:高强度无影灯下,竹简上那些用古朴刀笔刻下的秦篆(他迅速调取数据库完成识别)清晰无比,如同沉睡的密码,等待着被唤醒。
他操控着载体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托起那片编号为“XZ-1073”的竹简。
载体正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辨认这些刚刚脱离泥封的古老字符。
凯洛则例行公事地启动高精度扫描,记录每一个字符的笔画结构、刻痕深度、布局间距,将其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流。
一切井然有序,符合学术观察的规范。
直到他的“目光”(载体的视觉感知与他的意识分析相结合)落在竹简右下角一处原本被判定为“磨损或污渍”的区域。
那里,在清晰的官方文书篆字之间,有一小片极其模糊、看似随机的刻痕。
之前的自动扫描系统将其归类为自然损伤或无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而学术化:验证他关于“区域性书写系统演变对集体潜意识影响”的新假设。
他选择了“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观测点,时间锚定在一个新出土的“战国时期”竹简完成初步清理、正待解读的节点。
他的意识附着在一位年轻的、戴着白色棉质手套的古文字实习研究员身上。
感知同步的瞬间,一股与西湖边截然不同的气息包裹了他: 触觉:库房恒定的低温透过薄薄的手套,带来一丝凉意。
手中拿起的那片竹简,粗糙、干燥,带着泥土深层的微腥和千年岁月沉淀下的脆弱质感。
嗅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无酸纸张和一种古老有机物缓慢分解时散发的、类似旧书与灰尘混合的复杂气味。
听觉:万籁俱寂,只有实验室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以及身边资深研究员翻阅资料时,纸页摩擦的沙沙声。
视觉:高强度无影灯下,竹简上那些用古朴刀笔刻下的秦篆(他迅速调取数据库完成识别)清晰无比,如同沉睡的密码,等待着被唤醒。
他操控着载体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托起那片编号为“XZ-1073”的竹简。
载体正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辨认这些刚刚脱离泥封的古老字符。
凯洛则例行公事地启动高精度扫描,记录每一个字符的笔画结构、刻痕深度、布局间距,将其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流。
一切井然有序,符合学术观察的规范。
直到他的“目光”(载体的视觉感知与他的意识分析相结合)落在竹简右下角一处原本被判定为“磨损或污渍”的区域。
那里,在清晰的官方文书篆字之间,有一小片极其模糊、看似随机的刻痕。
之前的自动扫描系统将其归类为自然损伤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