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标本盒里的新闻(一)
关灯
小
中
大
江都市七月的午后凝固在十七层楼高的空中。
十七栋五零四室的窗户紧闭,厚重的深灰色遮光帘阻隔了所有试图闯入的光线与声响。
空调低沉的嗡鸣是这方密闭空间唯一的背景音,恒定在二十三度,冷气如同无形的墙体,将十五岁的江宅牢牢砌在书桌前。
空气里悬浮着细小的尘埃,在书桌台灯狭窄的光锥下缓慢浮沉。
少年握着笔的手指骨节微微泛白,指甲修剪得短而干净,却透着一种用力过度的僵硬。
面前摊开的历史习题册,最新一页的题目简洁又荒谬:「写出李白最着名的一首马屁诗」。
江宅眨了眨长时间凝视而有些干涩的眼睛——不是思考,是检索。
脑海深处庞大的数据库瞬间激活,千年前诗人的笔触、墨香、宫廷阶畔的珠玉声浪,瀑布般冲刷过他的神经突触。
《清平调·其一》……毫无悬念的选择。
他的铅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移动,留下几乎无声的沙沙轨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笔尖在“逢”字的最后一捺停住,一个突兀的念头刺破了他思维宫殿的沉寂秩序:杨贵妃,真有诗中写的那么美?如果能亲眼看看就好了……不是透过文字,不是透过后人臆测的画像。
是站在飞檐斗拱之下,嗅着沉香亭北的牡丹香气,亲眼看看那个让诗仙都甘愿折腰的绝代风华。
这念头转瞬即逝,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微不足道的涟漪,立刻被冰冷的、程式化的分析淹没——无聊透顶的假设。
时间不可逆,历史是标本。
客厅传来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粗暴地拧开了他精心维持的寂静结界。
电视机里,新闻播报员字正腔圆、毫无波澜的语气,切割着凝滞的空气:“……本台最新消息。
我国着名核物理学家,华科院院士孙鸿远先生,于当地时间今日凌晨,在奥地利维也纳出席‘国际可控核聚变技术峰会’期间,不幸遭遇武装袭击,当场身亡。
据法新社报道,现场发现两名不明身份枪手踪迹……”液晶屏幕变幻的冷光,穿透敞开的房门,在江宅卧室门口的地板上投下一小块变幻不定的亮斑。
他没有抬头,播音员的声音却一字不落地钻进耳朵。
某个音节像锈蚀的齿轮突然卡死—— 维也纳天台的风裹着硝烟灌进耳膜,狙击手正微调肘部支撑点缓解肌肉震颤。
当他屈臂压紧扳机时,
十七栋五零四室的窗户紧闭,厚重的深灰色遮光帘阻隔了所有试图闯入的光线与声响。
空调低沉的嗡鸣是这方密闭空间唯一的背景音,恒定在二十三度,冷气如同无形的墙体,将十五岁的江宅牢牢砌在书桌前。
空气里悬浮着细小的尘埃,在书桌台灯狭窄的光锥下缓慢浮沉。
少年握着笔的手指骨节微微泛白,指甲修剪得短而干净,却透着一种用力过度的僵硬。
面前摊开的历史习题册,最新一页的题目简洁又荒谬:「写出李白最着名的一首马屁诗」。
江宅眨了眨长时间凝视而有些干涩的眼睛——不是思考,是检索。
脑海深处庞大的数据库瞬间激活,千年前诗人的笔触、墨香、宫廷阶畔的珠玉声浪,瀑布般冲刷过他的神经突触。
《清平调·其一》……毫无悬念的选择。
他的铅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移动,留下几乎无声的沙沙轨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笔尖在“逢”字的最后一捺停住,一个突兀的念头刺破了他思维宫殿的沉寂秩序:杨贵妃,真有诗中写的那么美?如果能亲眼看看就好了……不是透过文字,不是透过后人臆测的画像。
是站在飞檐斗拱之下,嗅着沉香亭北的牡丹香气,亲眼看看那个让诗仙都甘愿折腰的绝代风华。
这念头转瞬即逝,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微不足道的涟漪,立刻被冰冷的、程式化的分析淹没——无聊透顶的假设。
时间不可逆,历史是标本。
客厅传来的声音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粗暴地拧开了他精心维持的寂静结界。
电视机里,新闻播报员字正腔圆、毫无波澜的语气,切割着凝滞的空气:“……本台最新消息。
我国着名核物理学家,华科院院士孙鸿远先生,于当地时间今日凌晨,在奥地利维也纳出席‘国际可控核聚变技术峰会’期间,不幸遭遇武装袭击,当场身亡。
据法新社报道,现场发现两名不明身份枪手踪迹……”液晶屏幕变幻的冷光,穿透敞开的房门,在江宅卧室门口的地板上投下一小块变幻不定的亮斑。
他没有抬头,播音员的声音却一字不落地钻进耳朵。
某个音节像锈蚀的齿轮突然卡死—— 维也纳天台的风裹着硝烟灌进耳膜,狙击手正微调肘部支撑点缓解肌肉震颤。
当他屈臂压紧扳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