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纺织女工纵火案
关灯
小
中
大
家人都是傻子,她后来跟邻居家的孩子炫耀,嘴角撇出一丝不屑,不拿白不拿。
可她不知道,大人们私下早叮嘱孩子:离董家那个丫头远点,心术不正。
初中毕业后,董杨玲没再上学。
她嫌流水线累,嫌服务员丢人,在家晃荡了两年,成了街坊眼里的问题姑娘。
有次邻居晒在阳台的床单被风吹到她家院子,她捡了就往自己衣柜里塞,对方找上门理论,她叉着腰骂了一下午,最后还是父母赔了钱才了事。
1992年秋天,父母托遍关系,塞了两条红塔山香烟,才把她送进那家香港老板投资的纺织厂。
进厂那天,董杨玲穿着新买的的确良衬衫,站在挂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牌子的厂门口,觉得自己成了上等人。
那时的纺织厂,是无数姑娘挤破头想进的地方。
车间里的织布机轰隆隆转着,雪白的棉纱从锭子上垂下来,像瀑布一样好看。
厂里管饭,每月工资能攒下三十多块,逢年过节还有福利票——这在物资匮乏的九十年代初,是顶体面的营生。
可董杨玲没干多久,就露出了本性。
她嫌挡车工要站着干活,故意把棉纱接错线头,让整条生产线的布都成了废品;她见不得别人饭盒里有肉,趁人不注意就把辣酱倒进别人饭里;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她总在下班时往口袋里塞棉纱,起初是边角料,后来竟敢把整捆的晴纶纱藏在棉袄里往外带。
那纱线细软得很,能织毛衣,她后来跟同监室的人说,厂里那么多,少点没人发现。
工友们忍无可忍,联名去找厂长。
厂长是个戴眼镜的香港人,看着斯文,脾气却爆。
他把董杨玲叫到办公室,指着桌上的考勤本骂:你看看!这个月你偷的纱,够织五十件毛衣了! 董杨玲梗着脖子顶嘴:我织出来的,凭什么不能拿? 你这是偷!厂长气得抓起桌上的搪瓷杯就砸在地上,明天不用来了! 1993年12月12日傍晚,董杨玲摔门而出时,棉袄口袋里还揣着半截没吃完的萝卜干。
她听见车间里传来一阵哄笑,那些曾经被她刁难的女工,此刻正隔着窗户朝她撇嘴。
那晚她没回家,在江边的天桥上坐了半宿。
江风把她的脸吹得通红,心里的火气却越烧越旺:你们笑我?我让你们笑个够! 凌晨三点半,她揣着一盒火柴,绕到纺织厂
可她不知道,大人们私下早叮嘱孩子:离董家那个丫头远点,心术不正。
初中毕业后,董杨玲没再上学。
她嫌流水线累,嫌服务员丢人,在家晃荡了两年,成了街坊眼里的问题姑娘。
有次邻居晒在阳台的床单被风吹到她家院子,她捡了就往自己衣柜里塞,对方找上门理论,她叉着腰骂了一下午,最后还是父母赔了钱才了事。
1992年秋天,父母托遍关系,塞了两条红塔山香烟,才把她送进那家香港老板投资的纺织厂。
进厂那天,董杨玲穿着新买的的确良衬衫,站在挂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牌子的厂门口,觉得自己成了上等人。
那时的纺织厂,是无数姑娘挤破头想进的地方。
车间里的织布机轰隆隆转着,雪白的棉纱从锭子上垂下来,像瀑布一样好看。
厂里管饭,每月工资能攒下三十多块,逢年过节还有福利票——这在物资匮乏的九十年代初,是顶体面的营生。
可董杨玲没干多久,就露出了本性。
她嫌挡车工要站着干活,故意把棉纱接错线头,让整条生产线的布都成了废品;她见不得别人饭盒里有肉,趁人不注意就把辣酱倒进别人饭里;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她总在下班时往口袋里塞棉纱,起初是边角料,后来竟敢把整捆的晴纶纱藏在棉袄里往外带。
那纱线细软得很,能织毛衣,她后来跟同监室的人说,厂里那么多,少点没人发现。
工友们忍无可忍,联名去找厂长。
厂长是个戴眼镜的香港人,看着斯文,脾气却爆。
他把董杨玲叫到办公室,指着桌上的考勤本骂:你看看!这个月你偷的纱,够织五十件毛衣了! 董杨玲梗着脖子顶嘴:我织出来的,凭什么不能拿? 你这是偷!厂长气得抓起桌上的搪瓷杯就砸在地上,明天不用来了! 1993年12月12日傍晚,董杨玲摔门而出时,棉袄口袋里还揣着半截没吃完的萝卜干。
她听见车间里传来一阵哄笑,那些曾经被她刁难的女工,此刻正隔着窗户朝她撇嘴。
那晚她没回家,在江边的天桥上坐了半宿。
江风把她的脸吹得通红,心里的火气却越烧越旺:你们笑我?我让你们笑个够! 凌晨三点半,她揣着一盒火柴,绕到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