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汜,乃至女婿牛辅——” “为何全都未至洛阳前线对阵关东联军?” “莫非董卓当真藐视关东诸侯?” 曹操的目光如刀,剜着地图上河东与太原间的那片谷地。

     静默数息后。

     他突然转向陈渡:“太阿此言何意?” 陈渡斩钉截铁道: “症结就在白波贼。

    ” “董卓抽调重兵,非因轻视关东联军。

    ” “实乃腹背受敌——河东的白波贼才是心腹大患。

    ” “白波贼?”曹操喃喃重复,视线重新钉死在地图某处。

     骤然瞳孔紧缩,拍案而起: “原来如此!” 陈渡的话宛如惊雷劈开迷雾。

     此前所有违和感此刻豁然贯通—— 为何董卓不倾巢而出与联军决战? 答案正是这看似乌合之众的白波贼! 非因贼寇强于关东联军。

     而是河东地势一马平川,无险可依。

     若白波贼突破黄河天堑南下...... 董卓基业将毁于一旦! 长安至洛阳唯有一条命脉—— 四百里陕县狭道。

     古秦函谷关便矗立在这狭道西端。

     倘若贼寇截断此道...... 洛阳西凉军不出两月必成饿殍! 曹操早知白波贼势大。

     中平年间便聚众十万。

     却始终未将其视为威胁。

     此刻方悟—— 群蚁亦可溃堤。

     灵帝病危,朝堂无心剿贼。

     “原来如此。

    ” “原来如此!” “太阿此言,当真醍醐灌顶!” 曹操神采飞扬,连连颔首。

     戏志才却眉头紧锁,目光在曹操、陈渡与地图间来回游移,仍不解其意:“主公究竟悟到了什么?” “哈哈哈……”曹操开怀大笑,“太阿,你来为志才解惑吧。

    ” 陈渡微微一笑: “主公果然明察。

     正是。

     董卓最惧虚实泄露, 只因一事—— 他欲迁都长安, 非迁不可。

    ” 话音方落, “砰!” 曹操击案而起,再度朗声大笑。

     “迁都长安? 董卓为何选长安?”戏志才怔怔凝视地图,仍陷迷思。

     曹操捋须笑道: “志才未经戎马,不明乃常理。

     雒阳至长安四百里狭道, 可知运粮损耗几何?” 戏志才摇头。

     曹操道: “千里运粮,途中半数为役夫所耗。

     如今白波贼截粮道,关东诸侯逼至城下。

     雒阳缺粮,长安路遥, 董卓除却西迁,别无他途! 退守长安后,只需扼守潼关、风陵渡、蒲坂津三处, 纵使关东联军百万,西凉十万精兵据险, 亦可固守十年! 然迁都非易事—— 公卿反对,粮草未备,需留断后之军, 皆需时日周旋。

    故如太阿所言, 董卓必要虚张声势,震慑诸侯。

     若再败于孙坚, 诸侯窥其虚实,必群起攻之。

     一旦汜水关破,董卓颓势尽显, 迁都大计便将付诸东流! 故其必求一胜, 以退为进迁往长安, 静候关东诸侯自乱阵脚。

     太阿,我所思可与你谋合?” 曹操将胸中韬略尽数倾吐,只觉气贯长虹,快意非常。

     陈渡执礼应和:主公英明,洞若观火。

     曹操不问计策对错,只问所思是否相通。

    这既是对谋士的嘉许,亦是对自身的笃定。

     戏志才此刻方如梦初醒,惊叹望向陈渡。

    他终于明晰了其中关节:孙坚困于粮草,军心动荡;白波贼截董卓粮道,诸侯进逼洛阳,迫其迁都;董卓为拖延时日,必择孙坚这支困兽之师作为突破口。

     喜欢三国:一代谋圣陈渡请大家收藏:()三国:一代谋圣陈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