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毒计
关灯
小
中
大
两个月前。
北戎西鹄联合进犯边陲,西北驻军统领褚游应对不及,连失启梁、北川、甬舟等五城,褚游急的大病一场,连番上书悔罪。
消息传入京都,太皇太后与少帝连夜急召重臣入宫商议对策,当晚有人提及嘉武侯熟知西北地形,多次抗击夷狄于关外。
次日,便有大臣联名举荐嘉武侯重掌西北兵权,坐镇扬川。
这些年来,嘉武侯府与少帝的关系一直是她的心病。
赵成虽极其孝顺懂事,愿意事事听命于她,多年来从不曾有过任何忤逆。
而嘉武侯亦懂得急流勇退,将兵权交归朝廷,始终未有怨言。
但她知道这一切并不能长久。
宋家在西北经营数十年,根基极深,宋淳之当年几立奇功,从无败绩,在民间甚至有着“战神”称号。
若赵成年长个几岁,兴许她还不至如此悬心。
可坏就坏在,赵成还太年轻了,也太仁慈,远还没有能够压制住这样一股势力的能力。
朝廷需要能臣守护江山,却又最忌功高盖主。
此番将嘉武侯派去西北容易,令他再次心甘情愿的交还西北兵权却难。
若这一次再送他宋家父子几样功绩,只怕将来,世人只知嘉武侯,不知天子。
然而西北军情紧急,再不容延误军机。
太皇太后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大权在握多年,这还是头一回,在大事上拿不定主意。
她坐卧在金漆雕花的凤座上,左手支着额头,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保养得宜的脸上沟壑深嵌。
杨阁老无声跨入大殿。
他是太皇太后兄长,当今最得力的辅臣,多少个春秋,是他陪伴在太皇太后身边,出谋划策,宽慰安抚,教导指引。
他陪伴他最疼爱的小妹,一路走到权势之巅。
此番他前来,未得召见,亦不经通传,宫人却早已司空见惯,奉上茶点后便行礼退出门去。
杨阁老将案沿的茶水推到太皇太后手边,“我来与你商议,派兵征讨西北一事。
” 太皇太后无力地瞥他一眼,接过茶盏,叹了口气,“他们都支持起复宋文予,你觉得何如?” 杨阁老温笑一声,撩起袍角,在侧旁椅上坐了,他自顾替自己斟了杯茶,捏在手掌里把玩着,“从皇上登位以来,嘉武侯便一直韬光养晦,虽宋洹之在朝堂上活跃着,可比之从前宋淳之在的时候,到底有所不及。
如此低姿态行事,就是想拿他父子二人错处亦不容易。
” 太皇太后顿了顿,“你的意思是?” “宋氏实乃皇帝外家,虽皇上身世一直对外秘而不宣,可随着年纪渐长,根基渐深,迟早瞒他不住。
皇上一向重情重义,又生性怯懦软弱,届时宋氏父子以血脉亲情拿捏掌控皇上,就算这兵权你不给,也迟早落到他父子手里。
”
北戎西鹄联合进犯边陲,西北驻军统领褚游应对不及,连失启梁、北川、甬舟等五城,褚游急的大病一场,连番上书悔罪。
消息传入京都,太皇太后与少帝连夜急召重臣入宫商议对策,当晚有人提及嘉武侯熟知西北地形,多次抗击夷狄于关外。
次日,便有大臣联名举荐嘉武侯重掌西北兵权,坐镇扬川。
这些年来,嘉武侯府与少帝的关系一直是她的心病。
赵成虽极其孝顺懂事,愿意事事听命于她,多年来从不曾有过任何忤逆。
而嘉武侯亦懂得急流勇退,将兵权交归朝廷,始终未有怨言。
但她知道这一切并不能长久。
宋家在西北经营数十年,根基极深,宋淳之当年几立奇功,从无败绩,在民间甚至有着“战神”称号。
若赵成年长个几岁,兴许她还不至如此悬心。
可坏就坏在,赵成还太年轻了,也太仁慈,远还没有能够压制住这样一股势力的能力。
朝廷需要能臣守护江山,却又最忌功高盖主。
此番将嘉武侯派去西北容易,令他再次心甘情愿的交还西北兵权却难。
若这一次再送他宋家父子几样功绩,只怕将来,世人只知嘉武侯,不知天子。
然而西北军情紧急,再不容延误军机。
太皇太后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大权在握多年,这还是头一回,在大事上拿不定主意。
她坐卧在金漆雕花的凤座上,左手支着额头,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保养得宜的脸上沟壑深嵌。
杨阁老无声跨入大殿。
他是太皇太后兄长,当今最得力的辅臣,多少个春秋,是他陪伴在太皇太后身边,出谋划策,宽慰安抚,教导指引。
他陪伴他最疼爱的小妹,一路走到权势之巅。
此番他前来,未得召见,亦不经通传,宫人却早已司空见惯,奉上茶点后便行礼退出门去。
杨阁老将案沿的茶水推到太皇太后手边,“我来与你商议,派兵征讨西北一事。
” 太皇太后无力地瞥他一眼,接过茶盏,叹了口气,“他们都支持起复宋文予,你觉得何如?” 杨阁老温笑一声,撩起袍角,在侧旁椅上坐了,他自顾替自己斟了杯茶,捏在手掌里把玩着,“从皇上登位以来,嘉武侯便一直韬光养晦,虽宋洹之在朝堂上活跃着,可比之从前宋淳之在的时候,到底有所不及。
如此低姿态行事,就是想拿他父子二人错处亦不容易。
” 太皇太后顿了顿,“你的意思是?” “宋氏实乃皇帝外家,虽皇上身世一直对外秘而不宣,可随着年纪渐长,根基渐深,迟早瞒他不住。
皇上一向重情重义,又生性怯懦软弱,届时宋氏父子以血脉亲情拿捏掌控皇上,就算这兵权你不给,也迟早落到他父子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