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知府的选择
关灯
小
中
大
流民、培育匠才之举不可中辍,反需扩而充之。
学生计议,于厂区内正式开设‘匠学’。
非只传授锻打、砌窑、木作等具体手艺,亦需延请清贫塾师,教工匠及其子弟识文断字、习学《营造法式》基础,乃至讲解些许简易勾股、力学之理。
人才,方是长远之本,亦是未来铁路延展、技艺革新之根基。
此事或费时良久,见效非速,然功在千秋。
” 言至此处,林昭略顿,眼中闪过一丝冷电,语气亦带上决绝:“至于潘氏若再行打压,无论明商暗伎……学生不才,近月以来,亦已遣人于暗处,访得其利用漕运特权,指使爪牙盘剥过往商船、虚报‘漂没’损耗以充私囊、乃至与某些卫所军官往来过密之若干实证。
若其真欲不死不休,届时……学生虽不愿行此检举告发之事,然为自保,为护佑全厂上下千余口生计,也只好行此不得已之举了。
” 他未再尽言,但眼中那一掠而过的寒芒,已将其心志表露无遗。
陈文烛静听良久,手指无意识轻叩光洁桌面,发出笃笃清响。
林昭这番应对,避开了与潘汝璋的正面缨锋,着眼长远实利与根本培固,既有匠人的执着远见,亦含宦海所需的审慎隐忍与关键时刻的凌厉。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将“利国利民”、“作育人才”与自身进退捆绑一体,占住道义高处,令人难以指摘。
这份心智谋略,远超其年齿。
书房内陷入长时静默。
窗外日影透过棂格,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晕。
陈文烛目光似已穿透林昭,望向了更渺远处。
他想及近年因运河淤塞、漕运维艰而日渐空虚的太仓库,想及北疆边镇因粮饷不继而屡屡传来的警讯,想及朝堂之上围绕革故鼎新的激烈廷争……或许,眼前这少年所行的这条看似离经叛道之路,真能于这潭死水中,冲开一线生机? 良久,陈文烛缓缓开言,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自嘉靖末叶以来,运河壅塞日甚,漕运维艰,耗帑巨万而效验日下,东南财赋难以北输,国库空虚,边患频仍……此皆庙堂诸公心腹之疾。
陛下与阁老,非不欲更张,实因牵动太广,积弊太深,难觅稳妥有效之良方。
” 他目光重新落回林昭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期许,“汝所倡之铁路,若真能如尔所期,解此转运困局,畅通南北货殖,强固边防馈饷……那便是惊世之功,纵有千难万险,谤誉满身,亦值得本府,乃至朝廷,助你一搏!” 他霍然起身,行至书案旁,自一叠文牍中取过一份早已备好、以上品宣纸书写、末尾钤着鲜红徐州府大印的公文,郑重递与林昭。
“此乃本府签押之《允设昭铁总厂及勘路札付》。
” 陈文烛声调肃穆,“准你以‘昭铁总厂’之名,广募匠役,扩张坊区,专事铁路相关之研发制造,享有徐州府境内工坊优免部分杂役差科之权。
并准尔‘徐邳筑路商会’,依《大明律》及工部则例,合法勘测、购置、租赁徐邳铁路首期工程所需用地,沿途州县衙署、巡检司及里甲,须予以便利,不得无故阻挠!” 林昭双手微颤,接过那沉甸甸的札付。
纸张的柔韧,墨迹的润泽,尤其是那方殷红夺目的府印,无不昭示其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不仅仅是一纸批文,更是陈文烛代表徐州官府,对他林昭此人,及他所倡铁路事业的明白背书与公开扶持!这意味着,昭铁厂与铁路大计,自此在徐州地界,便带了几分“官办”色彩,非是任人搓揉的民间匠铺。
巨大的喜悦与沉重的责任如潮涌至,林昭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再次躬身,几乎及地,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沙哑:“学生……林昭,叩谢老父母信重!定当竭尽驽钝,戮力以赴,不负老父母今日之托!” “不必多礼。
”陈文烛虚扶一下,语气转为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带着警诫,“此札付予你,亦是将千钧重担压于你肩,将你推至风尖浪口。
自此,你与潘汝璋之争,便从暗处摆上明面,你便是众矢之的。
潘家及其背后势力,断不会坐视你凭此札付坐大。
明枪暗箭,只会更频,更毒。
望你谨言慎行,如临如履,好自为之。
莫要辜负本府之期许,也莫要……让这初燃星火,骤然熄绝。
” “学生明白!定当铭记老父母教诲!”林昭肃然应道。
怀揣这份至关紧要的官方认可,林昭几乎是步履带风返回昭铁厂。
他未立刻张扬这天大喜讯,而是不动声色,先将林大锤、王铁臂、李老蔫、孙石头等核心匠头,及筑路商会的汪承业等几位要紧合伙人,召至那间充作议事堂的宽敞工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林昭在众人疑惑目光中,将那份钤着鲜红府印的《允设昭铁总厂及勘路札付》于长条木工台上缓缓展开时,所有人皆屏住了呼吸。
目光聚焦于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与象征权柄的官印之上,工棚内落针可闻。
片刻死寂后,是难以抑制的激动迸发。
“成了!府尊大人……府尊大人他扶持我等了!”王铁臂猛一击掌,虎目之中竟隐现泪光,这铁打的汉子,此刻声音也带了哽咽。
他比谁都清楚,此文意味着他们自此非是“私造”,可挺直腰杆立世了! 汪承业长长舒出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头终于松弛,抚掌笑道,眼中精光流转:“有此公文,如同手握王命旗牌!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哈哈,好!极好!林兄弟,不,林总掌柜!有此一纸,那些尚在观望的商贾,定当蜂拥来投!购置用地之事,阻滞亦会大减!” 连一向沉稳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李老蔫,此刻也激动得手指微颤,凑近札付,细细辨认其上字句,喃喃道:“总厂……昭铁总厂!我等是总厂了!府尊亲批……祖宗保佑,列祖列宗在上啊……” 他抬起粗糙手掌,用力抹了把脸
学生计议,于厂区内正式开设‘匠学’。
非只传授锻打、砌窑、木作等具体手艺,亦需延请清贫塾师,教工匠及其子弟识文断字、习学《营造法式》基础,乃至讲解些许简易勾股、力学之理。
人才,方是长远之本,亦是未来铁路延展、技艺革新之根基。
此事或费时良久,见效非速,然功在千秋。
” 言至此处,林昭略顿,眼中闪过一丝冷电,语气亦带上决绝:“至于潘氏若再行打压,无论明商暗伎……学生不才,近月以来,亦已遣人于暗处,访得其利用漕运特权,指使爪牙盘剥过往商船、虚报‘漂没’损耗以充私囊、乃至与某些卫所军官往来过密之若干实证。
若其真欲不死不休,届时……学生虽不愿行此检举告发之事,然为自保,为护佑全厂上下千余口生计,也只好行此不得已之举了。
” 他未再尽言,但眼中那一掠而过的寒芒,已将其心志表露无遗。
陈文烛静听良久,手指无意识轻叩光洁桌面,发出笃笃清响。
林昭这番应对,避开了与潘汝璋的正面缨锋,着眼长远实利与根本培固,既有匠人的执着远见,亦含宦海所需的审慎隐忍与关键时刻的凌厉。
更难得的是,他始终将“利国利民”、“作育人才”与自身进退捆绑一体,占住道义高处,令人难以指摘。
这份心智谋略,远超其年齿。
书房内陷入长时静默。
窗外日影透过棂格,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光晕。
陈文烛目光似已穿透林昭,望向了更渺远处。
他想及近年因运河淤塞、漕运维艰而日渐空虚的太仓库,想及北疆边镇因粮饷不继而屡屡传来的警讯,想及朝堂之上围绕革故鼎新的激烈廷争……或许,眼前这少年所行的这条看似离经叛道之路,真能于这潭死水中,冲开一线生机? 良久,陈文烛缓缓开言,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自嘉靖末叶以来,运河壅塞日甚,漕运维艰,耗帑巨万而效验日下,东南财赋难以北输,国库空虚,边患频仍……此皆庙堂诸公心腹之疾。
陛下与阁老,非不欲更张,实因牵动太广,积弊太深,难觅稳妥有效之良方。
” 他目光重新落回林昭身上,带着一种复杂的期许,“汝所倡之铁路,若真能如尔所期,解此转运困局,畅通南北货殖,强固边防馈饷……那便是惊世之功,纵有千难万险,谤誉满身,亦值得本府,乃至朝廷,助你一搏!” 他霍然起身,行至书案旁,自一叠文牍中取过一份早已备好、以上品宣纸书写、末尾钤着鲜红徐州府大印的公文,郑重递与林昭。
“此乃本府签押之《允设昭铁总厂及勘路札付》。
” 陈文烛声调肃穆,“准你以‘昭铁总厂’之名,广募匠役,扩张坊区,专事铁路相关之研发制造,享有徐州府境内工坊优免部分杂役差科之权。
并准尔‘徐邳筑路商会’,依《大明律》及工部则例,合法勘测、购置、租赁徐邳铁路首期工程所需用地,沿途州县衙署、巡检司及里甲,须予以便利,不得无故阻挠!” 林昭双手微颤,接过那沉甸甸的札付。
纸张的柔韧,墨迹的润泽,尤其是那方殷红夺目的府印,无不昭示其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不仅仅是一纸批文,更是陈文烛代表徐州官府,对他林昭此人,及他所倡铁路事业的明白背书与公开扶持!这意味着,昭铁厂与铁路大计,自此在徐州地界,便带了几分“官办”色彩,非是任人搓揉的民间匠铺。
巨大的喜悦与沉重的责任如潮涌至,林昭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再次躬身,几乎及地,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沙哑:“学生……林昭,叩谢老父母信重!定当竭尽驽钝,戮力以赴,不负老父母今日之托!” “不必多礼。
”陈文烛虚扶一下,语气转为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带着警诫,“此札付予你,亦是将千钧重担压于你肩,将你推至风尖浪口。
自此,你与潘汝璋之争,便从暗处摆上明面,你便是众矢之的。
潘家及其背后势力,断不会坐视你凭此札付坐大。
明枪暗箭,只会更频,更毒。
望你谨言慎行,如临如履,好自为之。
莫要辜负本府之期许,也莫要……让这初燃星火,骤然熄绝。
” “学生明白!定当铭记老父母教诲!”林昭肃然应道。
怀揣这份至关紧要的官方认可,林昭几乎是步履带风返回昭铁厂。
他未立刻张扬这天大喜讯,而是不动声色,先将林大锤、王铁臂、李老蔫、孙石头等核心匠头,及筑路商会的汪承业等几位要紧合伙人,召至那间充作议事堂的宽敞工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林昭在众人疑惑目光中,将那份钤着鲜红府印的《允设昭铁总厂及勘路札付》于长条木工台上缓缓展开时,所有人皆屏住了呼吸。
目光聚焦于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与象征权柄的官印之上,工棚内落针可闻。
片刻死寂后,是难以抑制的激动迸发。
“成了!府尊大人……府尊大人他扶持我等了!”王铁臂猛一击掌,虎目之中竟隐现泪光,这铁打的汉子,此刻声音也带了哽咽。
他比谁都清楚,此文意味着他们自此非是“私造”,可挺直腰杆立世了! 汪承业长长舒出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头终于松弛,抚掌笑道,眼中精光流转:“有此公文,如同手握王命旗牌!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哈哈,好!极好!林兄弟,不,林总掌柜!有此一纸,那些尚在观望的商贾,定当蜂拥来投!购置用地之事,阻滞亦会大减!” 连一向沉稳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李老蔫,此刻也激动得手指微颤,凑近札付,细细辨认其上字句,喃喃道:“总厂……昭铁总厂!我等是总厂了!府尊亲批……祖宗保佑,列祖列宗在上啊……” 他抬起粗糙手掌,用力抹了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