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昭铁厂”立威
关灯
小
中
大
证多少不可能终成现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少掌柜,依您所言,这密封环当用何料?寻常熟铁恐弹性不足。
”一年轻工匠问。
“可试铜合金,或……”林昭沉吟片刻,“试制一种铸铁环,经特殊热处理得其弹性。
” 讨论持续整下午。
待林昭终于从机车院出来,夕阳已西斜。
他揉揉发胀的太阳穴,面露满足。
技术攻关便是如此,每一点微末进步,皆需付出巨大心力,然正是这点滴积累,终将汇成变革时代的洪流。
原有高炉群经再次改造扩容,炉膛更深,借黑石沟优质煤炭与改良“双缸活塞式大风箱”强效鼓风,炉火日夜不熄,流淌出的铁水钢水更显纯净、充沛,为这日益庞大的工业心脏输送着源源“血液”。
林大锤如今不再亲自抡锤,转而负责高炉区总体协调。
望着儿子一手打造的庞大工坊,老人常觉恍如隔世。
一年前,他们尚为几百文债务发愁,如今却已是能影响一州之地的大工坊。
“爹,三号高炉今日出铁水质如何?”林昭巡至高炉区询问。
“好得很!”林大锤面溢自豪,“按你教的配料比,出的皆是上等好铁。
昭儿,你是未见,今日南京来的那些大官,见咱这炉子,眼睛都直了!” 林昭微微一笑:“此仅开端耳。
” 黑石沟煤窑在全面采用林昭所定安全规程与初步“长壁式开采法”后,产量稳步提升,事故锐减。
林昭坚持于每个作业面安装足够支护,设专门通风井,并制定严格安检制度。
矿工得了基本保障,积极性亦随之提高。
一条专修、铺设碎石的简易道路连通煤窑与总厂,满载乌金的车队络绎不绝。
昔日的人间地狱,今成昭铁总厂稳定可靠的燃料基地。
人员规模随之急剧膨胀。
在“安置流民、授之以技”的口碑及《考工录》实实在在的激励下,不仅徐州本地,连山东、河南、乃至南直隶其他州府的匠人、力夫,乃至少数屡试不第、转求实务出路的落魄书生,亦纷至沓来。
昭铁总厂在册匠户、工徒、杂役总数,迅即突破八百之数,若算依附家眷,已于徐州城外奎河两岸,形成一片屋舍俨然、烟火稠密、独具活力的“工匠新城”。
新城内,公共食堂、统一营建的排屋、乃至小小市集皆已出现。
下工工匠会于市集采买日用杂物,孩童空地上嬉戏,妇女聚于井边洗衣闲聊……这寻常市井景象,与工坊区震耳的机械轰鸣奇妙融合,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见的工业社区雏形。
如此庞大摊子,千头万绪,管理成了比技术攻坚更严峻的挑战。
林昭于此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卓越组织之才。
他借鉴部分现代企业的矩阵式管理思路,在原有各匠头负责具体技艺基础上,设立了一套更系统、权责分明的管理架构。
这日傍晚,总厂议事堂内,林昭正听取各坊主例行禀报。
“轧钢坊本月产出合格钢轨八百六十丈,较上月增三成。
新训工徒已有七人可独立操作矫直工序。
”王铁臂声若洪钟,带着自豪。
“木工坊完成枕木加工三千根,悉经桐油蒸煮处理。
新到江西杉木质地极佳,预计可用三十年不腐。
”孙石头禀道。
“高炉区生铁日产已达五千斤,熟铁两千斤,软钢八百斤。
按少掌柜吩咐,已开始试制新耐火材料配方。
”林大锤于正式场合亦呼儿子“少掌柜”,此是规矩。
“机车院……”钟师傅微顿,“气缸铸造合格率已提至三成,活塞密封难题仍在攻关。
然少掌柜所提活塞环构想,我等已做出样品,正在试测。
” 林昭细听,不时发问:“王叔,新轧机进度如何?” “回少掌柜,主要部件已打造完成,正行组装,预计下月初可投产。
” “孙伯,枕木钻孔精度须再提升,我见有些孔位偏差超了允准范围。
” “是,我明日即亲去盯紧此事。
” “爹,新耐火材料试制须加快,现今高炉炉衬寿命仍过短。
” “明白,我已让李老蔫带两名工徒专司此事。
” 议事堂外,刚下工的工匠三三两两走向食堂。
人群中,两名原铁匠铺老师傅边走边低声交谈。
“你可发觉,自少掌柜立了那《考工录》,厂里风气大不相同了。
”年长些的道。
年轻些的点头:“是啊,往日皆磨洋工,生怕干多吃亏。
现今可好,个个抢活干,唯恐自家计件数落于人后。
” “不独如此。
”年长的压低嗓音,“昨日木工坊小刘,改进了刨刀角度,工效提了两成,依《考工录》规定,此月能多拿五钱银子技改分红哩!” “五钱银子!”年轻的咋舌,“顶我大半月工钱了。
看来往后须得多动脑筋……” 此类对话于厂区内随处可见。
《考工录》施行,不仅极大调动了工匠积极性,更重要在于,它打破了往日手艺人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陋习,使得技艺交流与创新于昭铁总厂内蔚然成风。
这一日,几位来自南京工部及户部的官员,在知府陈文烛亲自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少掌柜,依您所言,这密封环当用何料?寻常熟铁恐弹性不足。
”一年轻工匠问。
“可试铜合金,或……”林昭沉吟片刻,“试制一种铸铁环,经特殊热处理得其弹性。
” 讨论持续整下午。
待林昭终于从机车院出来,夕阳已西斜。
他揉揉发胀的太阳穴,面露满足。
技术攻关便是如此,每一点微末进步,皆需付出巨大心力,然正是这点滴积累,终将汇成变革时代的洪流。
原有高炉群经再次改造扩容,炉膛更深,借黑石沟优质煤炭与改良“双缸活塞式大风箱”强效鼓风,炉火日夜不熄,流淌出的铁水钢水更显纯净、充沛,为这日益庞大的工业心脏输送着源源“血液”。
林大锤如今不再亲自抡锤,转而负责高炉区总体协调。
望着儿子一手打造的庞大工坊,老人常觉恍如隔世。
一年前,他们尚为几百文债务发愁,如今却已是能影响一州之地的大工坊。
“爹,三号高炉今日出铁水质如何?”林昭巡至高炉区询问。
“好得很!”林大锤面溢自豪,“按你教的配料比,出的皆是上等好铁。
昭儿,你是未见,今日南京来的那些大官,见咱这炉子,眼睛都直了!” 林昭微微一笑:“此仅开端耳。
” 黑石沟煤窑在全面采用林昭所定安全规程与初步“长壁式开采法”后,产量稳步提升,事故锐减。
林昭坚持于每个作业面安装足够支护,设专门通风井,并制定严格安检制度。
矿工得了基本保障,积极性亦随之提高。
一条专修、铺设碎石的简易道路连通煤窑与总厂,满载乌金的车队络绎不绝。
昔日的人间地狱,今成昭铁总厂稳定可靠的燃料基地。
人员规模随之急剧膨胀。
在“安置流民、授之以技”的口碑及《考工录》实实在在的激励下,不仅徐州本地,连山东、河南、乃至南直隶其他州府的匠人、力夫,乃至少数屡试不第、转求实务出路的落魄书生,亦纷至沓来。
昭铁总厂在册匠户、工徒、杂役总数,迅即突破八百之数,若算依附家眷,已于徐州城外奎河两岸,形成一片屋舍俨然、烟火稠密、独具活力的“工匠新城”。
新城内,公共食堂、统一营建的排屋、乃至小小市集皆已出现。
下工工匠会于市集采买日用杂物,孩童空地上嬉戏,妇女聚于井边洗衣闲聊……这寻常市井景象,与工坊区震耳的机械轰鸣奇妙融合,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见的工业社区雏形。
如此庞大摊子,千头万绪,管理成了比技术攻坚更严峻的挑战。
林昭于此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卓越组织之才。
他借鉴部分现代企业的矩阵式管理思路,在原有各匠头负责具体技艺基础上,设立了一套更系统、权责分明的管理架构。
这日傍晚,总厂议事堂内,林昭正听取各坊主例行禀报。
“轧钢坊本月产出合格钢轨八百六十丈,较上月增三成。
新训工徒已有七人可独立操作矫直工序。
”王铁臂声若洪钟,带着自豪。
“木工坊完成枕木加工三千根,悉经桐油蒸煮处理。
新到江西杉木质地极佳,预计可用三十年不腐。
”孙石头禀道。
“高炉区生铁日产已达五千斤,熟铁两千斤,软钢八百斤。
按少掌柜吩咐,已开始试制新耐火材料配方。
”林大锤于正式场合亦呼儿子“少掌柜”,此是规矩。
“机车院……”钟师傅微顿,“气缸铸造合格率已提至三成,活塞密封难题仍在攻关。
然少掌柜所提活塞环构想,我等已做出样品,正在试测。
” 林昭细听,不时发问:“王叔,新轧机进度如何?” “回少掌柜,主要部件已打造完成,正行组装,预计下月初可投产。
” “孙伯,枕木钻孔精度须再提升,我见有些孔位偏差超了允准范围。
” “是,我明日即亲去盯紧此事。
” “爹,新耐火材料试制须加快,现今高炉炉衬寿命仍过短。
” “明白,我已让李老蔫带两名工徒专司此事。
” 议事堂外,刚下工的工匠三三两两走向食堂。
人群中,两名原铁匠铺老师傅边走边低声交谈。
“你可发觉,自少掌柜立了那《考工录》,厂里风气大不相同了。
”年长些的道。
年轻些的点头:“是啊,往日皆磨洋工,生怕干多吃亏。
现今可好,个个抢活干,唯恐自家计件数落于人后。
” “不独如此。
”年长的压低嗓音,“昨日木工坊小刘,改进了刨刀角度,工效提了两成,依《考工录》规定,此月能多拿五钱银子技改分红哩!” “五钱银子!”年轻的咋舌,“顶我大半月工钱了。
看来往后须得多动脑筋……” 此类对话于厂区内随处可见。
《考工录》施行,不仅极大调动了工匠积极性,更重要在于,它打破了往日手艺人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陋习,使得技艺交流与创新于昭铁总厂内蔚然成风。
这一日,几位来自南京工部及户部的官员,在知府陈文烛亲自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