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帝国的认可

关灯
上,听着那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词句时,周围黑压压一片跪倒的工匠、学徒、司职人员,先是陷入了一片难以置信的寂静,仿佛那“工部主事”的头衔比蒸汽机的轰鸣更让人震撼。

    随即,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林大人!”,震天的欢呼与掌声如同火山般爆发开来!王铁臂狠狠抹了一把脸,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咧着嘴大笑;一向沉稳的李老蔫也激动得胡须颤抖,喃喃道:“值了…值了…咱们这帮打铁的,也能…也能…”他们亲手敲打出的每一根铁轨,拧紧的每一颗铆钉,都仿佛在这一刻被赋予了超越器物本身的价值,与他们眼前这位年轻“林主事”的官袍一样,熠生辉。

     林昭双手接过那卷沉甸甸的明黄绢帛,心中亦是波澜壮阔,难以平复。

    这顶突如其来官帽,是荣耀的冠冕,更是烧红的烙铁,是沉甸甸的千钧重担。

    它宣告着他个人命运已彻底与这条钢铁脉络绑定,从此,他的一举一动,不再仅仅关乎一个铁厂、一条铁路的盈亏,而是牵动着帝国的神经,暴露在无数或期待、或嫉妒、或仇恨的目光之下。

     几乎在圣旨抵达的同时,由工部与户部联合签发的《铁路扩展章程》细则文书,也由快马递送到了陈文烛和林昭手中。

    这厚厚的一叠文书,明确了铁路总局的组织架构、权责范围,详细规定了官股、商股在后续路网建设中的出资比例、权利与义务划分,甚至附上了一张粗略得近乎象征、却又意义非凡的《大明铁路规划初图》。

    图上,以徐州为枢纽,赫然标出了几条干线方向:北线,经兖州、东昌府,直抵运河重镇临清;南线,跨淮河,历凤阳府,通往富甲天下的扬州;西线,则指向开封,窥视中原腹地。

    帝国的意志,已然化为了一张可触摸的蓝图。

     朝堂上的胜利,并未让所有的反对声音消失。

    漕运集团及其关联势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重挫,明面上,他们再难公开质疑铁路的正当性。

    然而,旨意中那句“不得因循阻挠”,恰恰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水面之下依旧汹涌的暗流。

    一些与漕运牵扯过深的地方官员被明升暗降,调离要害职位,但那张盘根错节、渗透至各级衙门的庞大利益网络,绝非一次朝堂辩论的胜利所能轻易清除。

    他们如同被惊扰的蟒蛇,暂时缩回了巢穴,舔舐伤口,冰冷的竖瞳却在暗处死死盯着徐州的方向,等待着这个新生巨兽露出破绽的时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即将更名为“通轨总公司”的商局内部会议上,气氛则是热烈而振奋的。

    徽商领袖汪承业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朝廷旨意已下,大势所趋!我徽帮同仁,必当竭尽全力,要钱出钱,要人出人!”晋商乔承业虽依旧神色沉稳,但眼中精光闪动,指节轻轻敲着桌面:“汇兑、调度,乔某责无旁贷。

    北线连接临清,正是我晋商票号云集之地,届时银钱流转,必保畅通无阻。

    ”朝廷的正式背书,如同给这些精明的商人吃了一颗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