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开路先锋

关灯
万历二十七年的春风,裹挟着运河的湿润水汽与工地扬起的干燥尘土,席卷过徐州城的大街小巷。

    这座因漕运而兴盛的古城,如今已俨然成为大明王朝新兴的钢铁心脏,每一次搏动,都牵动着帝国的经济与国防脉络。

     城北,新落成的“大明铁路总局”衙门前,车马辚辚,冠盖云集。

    昔日这里多是商贾匠户往来,如今却挤满了身着各色鸂鶒、白鹇、云雁补子的官员,他们来自工部、户部、兵部,乃至都察院,代表着盘根错节的衙门势力与地方利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即将同时破土动工的北线(徐州-临清)与南线(徐州-扬州)铁路工程。

    这两条线路,如同巨龙探出的两支利爪,即将撕开旧有秩序的藩篱。

     衙署正堂,一幅几乎覆盖整面主墙的《大明两京十三省舆图》气势恢宏。

    图上,两条以徐州为始点、用浓重朱砂勾勒出的粗线异常醒目——一支向北,如利剑直刺运河咽喉临清;一支向南,似巨钳俯瞰江淮盐漕重镇扬州。

     图前肃立一人,正是已授工部主事、实掌铁路总局权柄的林昭。

    他身着一袭簇新的青色六品鹭鸶补子官袍,身姿依旧挺拔如松,但眉宇间昔日铁匠坊的烟火气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执掌帝国新兴命脉的沉稳与威仪。

    然而,当他开口,话语依旧精准如手术刀,直切工程要害。

     “诸位大人,”林昭手持一根打磨光滑的枣木细棍,尖端沉稳地落在北线路径上,“北线全程四百二十里,需三次跨越黄河故道泛滥区,地质松软,尤以沛县至鱼台段为甚。

    关键节点在于荆山桥,此桥需跨河逾三十丈,承重须确保万钧‘火轮车’通行无虞,乃北线贯通之咽喉锁钥。

    ”他手腕微转,木棍滑向南线,“南线全程三百六十里,沿运河东岸南下,看似平坦,实则水网密布,潜流暗沼无数。

    淮安段周边地势低洼,每逢夏秋,淮水泛滥,路基防洪、防渗、防沉降,乃第一要务,其难度,不亚于架桥开路。

    ” 他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堂下众人——有工部派来带着审视目光的郎中专员,有沿线州府眼神闪烁、各怀心思的代表,更有通轨总公司(由原通轨商局改组,权责更重)的汪承业、乔景隆等徽晋巨贾,他们的脸上则混合着兴奋与凝重。

     “两条干线,初步估算需调集熟练工匠、民夫五万余人。

    木料、石料、灰泥、铁器……各类物料需以百万斤计。

    ”林昭的声音不高,却在空旷的大堂内清晰回荡,“总局已会同通轨总公司,制定《分段施工法则十五条》与《物料统筹章程九款》。

    各分段督办,须严格依循章程,每旬将进度、耗用、丁夫状况,以固定格式呈报总局。

    银钱由通轨总公司依工程节点和验收结果,经由‘大明通轨钱庄’分号划拨,总局与沿线地方官府协同监督审计,杜绝克扣、挪用与虚报。

    ” 话音刚落,一位来自山东布政使司的李参议便捋着胡须,眉头紧锁地开口:“林主事规划周详,下官佩服。

    然,五万丁夫聚集,鱼龙混杂,加之沿线征地难免扰民,若有奸人煽动,滋生事端,乃至啸聚为乱,这地方治安、民生稳定……关乎朝廷颜面,不可不虑啊。

    ”他的话,道出了许多地方官员潜藏的担忧。

     “李参议所虑,实乃老成持重之言。

    ”林昭接口,语气沉稳,显然早有准备,“对此,总局已有应对。

    其一,已奏请兵部行文,调派徐州卫、临清卫部分军士,分段驻防,弹压不法;其二,沿线州县衙役捕快,需配合护路事宜,纳入考成;其三,亦是关键,”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铁路总局下属‘护路营’,已扩编至三千人,皆选自边军老卒、乡间良家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将配合各工区,对征募民夫施行‘军事化编练管理’——十人一队,设火夫;百人一哨,设哨长;千人一团,设团总。

    令行禁止,作息有序,赏罚分明。

    务必使数万之众,如臂使指,不出乱子,亦能随时应对突发变故。

    ” 这一番安排,从技术难点到人力调配,从物资保障到风险管控,条理清晰,考虑周详,既展现了林昭在工程领域的绝对权威,也显露出他驾驭复杂局面、预判潜在风险的政治手腕。

    堂下原本还有些心思浮动的官员,此刻大多收敛了神色,默默掂量着这位年轻主事的分量。

     翌日,天色未明,徐州城北、城南两处选定的开工地点,已是人声鼎沸。

    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也没有长篇累牍的官样文章。

    辰时正刻,身着官袍的林昭分别出现在北、南两处工地的临时高台上。

    他没有赘言,只是接过下属递上的、象征着开工的红色令旗,面对下方如同等待开闸洪水般的工匠与民夫队伍,深吸一口气,随即奋力将令旗挥下! “开工——!” 浑厚的号令声穿透晨雾。

     “开工喽——!” 成千上万的工匠与民夫,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震天的锣鼓声,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着冲向了早已用白灰划定好的路线。

    锹镐与泥土的碰撞声、号子声、车轮碾过土地的吱呀声,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