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雷霆与雨露

关灯


     潘弘道在一旁听着,心中波澜起伏。

    他没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更没想到林昭竟能引来朝廷如此力度的支持。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协理”和查账,在真正的风浪面前,显得何等微不足道。

    此刻,他若再固守程序细节,不仅不合时宜,更可能被视为不识大体。

    他沉默片刻,主动开口道:“林主事,下官于刑名案卷亦有些许涉猎,或可协助赵指挥,梳理人证物证,确保程序无误,以备钦差查问。

    ” 林昭看了他一眼,见其态度转变,微微颔首:“有劳潘主事。

    此案关系重大,正需潘主事这般熟悉部堂规章之人,确保万无一失。

    ” 这是将潘弘道纳入了核心圈子,既是利用其才能,也是一种安抚和捆绑。

     接下来的日子,徐州铁路总局如同一架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

    赵振山对俘虏进行了更深入的审讯,撬开了更多细节,指向了漕运系统内一个负责“清淤治安”的营官。

    汪承业则利用商业手段,几乎将范永昌逼入绝境,其家族生意濒临崩溃。

     在巨大的压力下,范永昌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他不仅交出了刘通判多次收受他巨额贿赂、并在此次纵火案中暗示他“给铁路一点颜色看看”的亲笔信(为避人耳目,刘通判竟愚蠢地留下了书信往来),还供出了他与漕运系统一些中下层官员勾结,垄断部分漕粮运输、抬高运价的隐秘账册。

     铁证如山! 林昭拿到这些证据,立刻下令赵振山,以护路营和徐州府衙的名义,直接进入淮安府,会同淮安知府(此人见风使舵,早已不敢再袒护刘通判),将正在府衙办公的刘通判当场拿下!同时查抄其府邸,起获更多赃款赃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淮安府通判刘德润落马!消息传出,两淮官场震动! 当三法司钦差一行人抵达徐州时,林昭呈上的,不仅仅是武装袭击案的初步调查报告,更有淮安纵火案、官员贪腐勾结案的完整证据链。

    人证、物证、书证俱全,条理清晰,无可辩驳。

     几位钦差查阅着厚厚的卷宗,面面相觑,心中皆是对林昭手段之老辣、行动之迅速的惊叹。

    他们原本以为需要耗时耗力开展的调查,竟已被林昭基本完成,他们此行,更多像是来验收成果和履行程序的。

     “林主事……真是……雷厉风行。

    ”刑部郎中捻着胡须,意味深长地说道。

     林昭谦逊道:“皆是分内之事,赖陛下天威,朝廷支持,同僚用命,方能有此进展。

    后续审理定罪,还需诸位钦差大人主持大局。

    ” 姿态放得很低,将功劳归于上下一心,给足了钦差面子。

     钦差们在徐州、淮安实地核查了数日,提审了相关人犯,确认证据确凿无误。

    随后,由都察院御史主笔,草拟了奏章,将武装袭击案、纵火案、刘通判贪腐案并案处理,奏请朝廷严惩。

     奏章中,虽未直接指认漕运总督王宗沐为主谋,但详细罗列了其下属参与袭击、以及与地方贪官勾结的事实,参其“驭下不严、失察渎职”之罪,建议严加议处。

    对于主犯刘通判,建议革职抄家,流放充军;对于武装袭击案的直接指挥者(那名漕运营官)及纵火案主犯范永昌,皆拟处斩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