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嗣君之位,早已注定
关灯
小
中
大
在那儿喝酒闹事!常升连弓都拉不开,怎么领兵?蓝玉更是个刺头,咱用他是因为他还是常家里算能打仗的,可真要让他帮着朱允熥,他不反了才怪!”
话音刚落,天幕上的字迹又变了,这一次,语气竟带着几分冷意:
【即便常家与蓝玉能拧成一股绳,助朱允熥登上帝位,以朱允熥之懦弱,亦难掌皇权。
常家若借机揽权,蓝玉若恃功自傲,外戚与武将勾结,大明江山恐落入他人之手,朱姓天下危矣。
】 “危矣!”这两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众人心上。
徐达猛地攥紧佩剑,沉声道:“陛下!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外戚干政、武将夺权,这是历朝历代的祸根!咱大明刚打下的江山,绝不能毁在这上面!” 李善长也脸色煞白,连忙道:“陛下,天幕说得对!允熥殿下若是真懦弱,登基后必然被常家、蓝玉牵着走。
到时候,朝堂上都是常家的人,军权都在蓝玉手里,陛下您辛苦打下的江山,说不定就真的不姓朱了!” 朱标站在一旁,听得浑身发冷。
他看着躲在乳母怀里瑟瑟发抖的朱允熥,又想起天幕上说自己会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心里一阵绝望——他要是不在了,这孩子该怎么办?常家靠不住,蓝玉是个隐患,允熥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护大明的江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那允炆呢?”马皇后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马皇后咬了咬嘴唇,继续道:“天幕上说,最后是允炆即位。
允炆是吕氏所生,吕氏性子沉稳,家里也没什么势力……会不会,允炆比允熥更适合?” 这话一出,殿上顿时安静下来。
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生母吕氏是侧妃,按礼制,轮不到他继位。
可天幕上说他最后当了皇帝,如今看来,竟是因为朱允熥实在扶不起来,而朱允炆……或许还有几分可取之处? 朱元璋也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比朱允熥大一岁,此刻正站在朱标身边,手里攥着一本书,虽然也害怕,却比朱允熥镇定些,只是脸色发白,低着头不敢看人。
朱元璋皱了皱眉,心里暗道:这孩子倒是比允熥稳当些,可他毕竟是庶出,让他继位,会不会坏了礼制? 就在这时,天幕又亮了,这一次,字迹不再冰冷,反而多了几分解释的意味: 【朱允炆为太子侧妃吕氏所生,虽为庶出,然吕氏出身文官世家(父吕本为太常寺卿),无外戚专权之隐患。
朱允炆自幼聪慧,苦读儒家经典,性情虽仁柔,却有主见,且对朱元璋极为孝顺,深得朱元璋喜爱。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权衡利弊,最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 “权衡利弊……”朱元璋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看着朱允炆,又看了看朱标,突然明白了——原来自己最后立允炆,不是因为偏爱,而是因为没办法。
标儿不在了,雄英没了,允熥扶不起来,只剩下允炆这个选择。
这哪里是权衡利弊,分明是无可奈何! 马皇后也明白了,眼泪又流了下来,她拉着朱标的手,哽咽道:“标儿,陛下他……他也是没办法啊……” 朱标摇了摇头,泪水模糊了双眼:“母后,儿臣知道。
可儿臣不想死,儿臣想陪着您和父皇,想看着雄英、允炆、允熥长大,想帮父皇守住这大明江山……” 朱元璋看着儿子悲痛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他猛地抬头,盯着天幕,声音带着雷霆之怒:“咱不管什么天命!标儿不能死!雄英不能死!这大明的储位,也轮不到天外来物指手画脚!来人,立刻去太医院,让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拿出来,给太子和皇长孙调理身体!徐达,你去查!查常家,查蓝玉,查所有可能对太子和皇长孙不利的人!谁敢动歪心思,咱诛他九族!”
常家若借机揽权,蓝玉若恃功自傲,外戚与武将勾结,大明江山恐落入他人之手,朱姓天下危矣。
】 “危矣!”这两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众人心上。
徐达猛地攥紧佩剑,沉声道:“陛下!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外戚干政、武将夺权,这是历朝历代的祸根!咱大明刚打下的江山,绝不能毁在这上面!” 李善长也脸色煞白,连忙道:“陛下,天幕说得对!允熥殿下若是真懦弱,登基后必然被常家、蓝玉牵着走。
到时候,朝堂上都是常家的人,军权都在蓝玉手里,陛下您辛苦打下的江山,说不定就真的不姓朱了!” 朱标站在一旁,听得浑身发冷。
他看着躲在乳母怀里瑟瑟发抖的朱允熥,又想起天幕上说自己会在洪武二十五年病逝,心里一阵绝望——他要是不在了,这孩子该怎么办?常家靠不住,蓝玉是个隐患,允熥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保护大明的江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那允炆呢?”马皇后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马皇后咬了咬嘴唇,继续道:“天幕上说,最后是允炆即位。
允炆是吕氏所生,吕氏性子沉稳,家里也没什么势力……会不会,允炆比允熥更适合?” 这话一出,殿上顿时安静下来。
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生母吕氏是侧妃,按礼制,轮不到他继位。
可天幕上说他最后当了皇帝,如今看来,竟是因为朱允熥实在扶不起来,而朱允炆……或许还有几分可取之处? 朱元璋也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比朱允熥大一岁,此刻正站在朱标身边,手里攥着一本书,虽然也害怕,却比朱允熥镇定些,只是脸色发白,低着头不敢看人。
朱元璋皱了皱眉,心里暗道:这孩子倒是比允熥稳当些,可他毕竟是庶出,让他继位,会不会坏了礼制? 就在这时,天幕又亮了,这一次,字迹不再冰冷,反而多了几分解释的意味: 【朱允炆为太子侧妃吕氏所生,虽为庶出,然吕氏出身文官世家(父吕本为太常寺卿),无外戚专权之隐患。
朱允炆自幼聪慧,苦读儒家经典,性情虽仁柔,却有主见,且对朱元璋极为孝顺,深得朱元璋喜爱。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权衡利弊,最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 “权衡利弊……”朱元璋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看着朱允炆,又看了看朱标,突然明白了——原来自己最后立允炆,不是因为偏爱,而是因为没办法。
标儿不在了,雄英没了,允熥扶不起来,只剩下允炆这个选择。
这哪里是权衡利弊,分明是无可奈何! 马皇后也明白了,眼泪又流了下来,她拉着朱标的手,哽咽道:“标儿,陛下他……他也是没办法啊……” 朱标摇了摇头,泪水模糊了双眼:“母后,儿臣知道。
可儿臣不想死,儿臣想陪着您和父皇,想看着雄英、允炆、允熥长大,想帮父皇守住这大明江山……” 朱元璋看着儿子悲痛的样子,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他猛地抬头,盯着天幕,声音带着雷霆之怒:“咱不管什么天命!标儿不能死!雄英不能死!这大明的储位,也轮不到天外来物指手画脚!来人,立刻去太医院,让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拿出来,给太子和皇长孙调理身体!徐达,你去查!查常家,查蓝玉,查所有可能对太子和皇长孙不利的人!谁敢动歪心思,咱诛他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