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燕王扫北,威震天下
关灯
小
中
大
马皇后握着朱元璋的手,指尖仍带着一丝冰凉。
她望着天幕上渐渐淡去的字迹,眉头微蹙,终究还是把心底的疑惑问了出来:“重八,咱琢磨着,要是标儿真有个万一……你身边不是还有樉儿、棡儿、棣儿、橚儿他们吗?怎么就非得从孙辈里选?” 这话一出,奉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四兄弟就站在殿中左侧,听到马皇后提及自己,朱樉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他是次子,按“立嫡立长”的规矩,若太子不在了,储位自然该轮到他;朱棡则轻咳一声,眼神瞟向朱元璋,似乎也在等着父皇的反应;唯有朱棣依旧站得笔直,只是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手指悄悄攥紧了腰间的玉佩。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抬头看向天幕。
他能看出未来的他心里何尝没有过这个念头?可天幕之前只提了皇太孙继位,却没说儿子们的事,此刻马皇后问起,他倒想听听,这天幕到底怎么解释。
果然,天幕像是听到了马皇后的疑问,漆黑的幕布上再次亮起白光,一行行字迹缓缓浮现,比先前更细致,连带着几分“掰扯道理”的意味: 【朱元璋不立诸子,实有三因,且听一一道来——】 这开场白倒像个说书先生,让殿中紧绷的气氛稍缓。
朱元璋忍不住哼了一声,心里暗道:你倒会卖关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一、“朱重八的儿子”与“朱元璋的儿子”。
其一,朱元璋心中,诸子地位不同。
朱标乃马皇后嫡长子,是他尚为“朱重八”时,与“妹子”(马皇后)在濠州草庐里盼来的孩子。
那时他还没当皇帝,没住上紫禁城,夜里抱着朱标,想的是“咱儿子将来能当个好农夫,别像咱一样饿肚子”。
这是“朱重八的儿子”,是带着烟火气的骨肉。
】 【而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虽也是马皇后所生,却多是在朱元璋称吴王、甚至登基后出生。
那时他已是“朱元璋”,是“洪武皇帝”,抱孩子时想的是“这是大明的皇子,将来要守藩国、护江山”。
这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带着君臣礼法的储藩。
至于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更是“洪武皇帝的臣属”,连“朱元璋的儿子”都算不上——在他心里,只有朱标,是那个没当皇帝时的“朱重八”唯一的亲儿子。
】 这段话一出来,马皇后眼圈瞬间红了。
她想起当年在濠州,朱元璋出去打仗,她挺着大肚子给士兵缝衣服,夜里怕朱标冻着,把孩子揣在怀里睡觉。
那时候的朱重八,哪有什么皇帝的架子,回来就抱着朱标傻笑,说“咱儿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原来,在他心里,标儿始终是那个不一样的孩子。
朱元璋也别过脸,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当年朱标出生时,他正在攻打集庆,听到消息后当场跳起来,在营地里跑了三圈,还对着天喊“咱朱重八有儿子了”!那时候的高兴,是真真切切的,没有半点皇帝的算计,只有当爹的欢喜。
再看看身边的朱樉、朱棡,虽然也是儿子,可他总觉得隔着点什么——或许,就是少了点濠州草庐里的烟火气吧。
朱标更是泣不成声,他上前一步,跪在朱元璋面前,哽咽道:“父皇……儿臣……儿臣一定好好活着,不让您再为儿臣操心……” 朱元璋连忙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背,声音有些沙哑:“好,好,标儿乖,咱都知道。
” 朱樉和朱棡脸上的得意却淡了几分。
他们没想到,父皇心里竟还有这么一层区别。
朱樉撇了撇嘴,心里暗道:什么“朱重八的儿子”,不就是出生得早吗?真要是太子不在了,按规矩也该轮到我! 【二、秦王朱樉:打仗不行,作恶第一名】 天幕可不管朱樉的心思,字迹继续往下走,这一次,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秦王朱樉: 【其二,诸子虽多,却无一人堪当大任。
先说说秦王朱樉——洪武二十八年,西番十八部作乱,朱元璋派朱樉领兵征讨。
彼时明军兵力是西番的三倍,粮草充足,兵器精良,按说该是一场碾压式的胜利。
结果呢?朱樉愣是把“碾压局”打成了“惨胜局”,损兵折将不说,还差点让西番跑了。
】 “啥?”徐达第一个忍不住喊了出来,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朱樉,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秦王殿下,您……您领兵打仗能打成这样?三倍兵力还惨胜?咱当年打陈友谅,兵力少一半都能赢!” 朱樉脸瞬间红了,又羞又恼,指着天幕骂道:“这妖物胡说八道!本王怎么可能打不过西番蛮夷?它就是想污蔑本王!” 朱元璋也皱起眉
她望着天幕上渐渐淡去的字迹,眉头微蹙,终究还是把心底的疑惑问了出来:“重八,咱琢磨着,要是标儿真有个万一……你身边不是还有樉儿、棡儿、棣儿、橚儿他们吗?怎么就非得从孙辈里选?” 这话一出,奉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四兄弟就站在殿中左侧,听到马皇后提及自己,朱樉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他是次子,按“立嫡立长”的规矩,若太子不在了,储位自然该轮到他;朱棡则轻咳一声,眼神瞟向朱元璋,似乎也在等着父皇的反应;唯有朱棣依旧站得笔直,只是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手指悄悄攥紧了腰间的玉佩。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抬头看向天幕。
他能看出未来的他心里何尝没有过这个念头?可天幕之前只提了皇太孙继位,却没说儿子们的事,此刻马皇后问起,他倒想听听,这天幕到底怎么解释。
果然,天幕像是听到了马皇后的疑问,漆黑的幕布上再次亮起白光,一行行字迹缓缓浮现,比先前更细致,连带着几分“掰扯道理”的意味: 【朱元璋不立诸子,实有三因,且听一一道来——】 这开场白倒像个说书先生,让殿中紧绷的气氛稍缓。
朱元璋忍不住哼了一声,心里暗道:你倒会卖关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一、“朱重八的儿子”与“朱元璋的儿子”。
其一,朱元璋心中,诸子地位不同。
朱标乃马皇后嫡长子,是他尚为“朱重八”时,与“妹子”(马皇后)在濠州草庐里盼来的孩子。
那时他还没当皇帝,没住上紫禁城,夜里抱着朱标,想的是“咱儿子将来能当个好农夫,别像咱一样饿肚子”。
这是“朱重八的儿子”,是带着烟火气的骨肉。
】 【而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虽也是马皇后所生,却多是在朱元璋称吴王、甚至登基后出生。
那时他已是“朱元璋”,是“洪武皇帝”,抱孩子时想的是“这是大明的皇子,将来要守藩国、护江山”。
这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带着君臣礼法的储藩。
至于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更是“洪武皇帝的臣属”,连“朱元璋的儿子”都算不上——在他心里,只有朱标,是那个没当皇帝时的“朱重八”唯一的亲儿子。
】 这段话一出来,马皇后眼圈瞬间红了。
她想起当年在濠州,朱元璋出去打仗,她挺着大肚子给士兵缝衣服,夜里怕朱标冻着,把孩子揣在怀里睡觉。
那时候的朱重八,哪有什么皇帝的架子,回来就抱着朱标傻笑,说“咱儿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原来,在他心里,标儿始终是那个不一样的孩子。
朱元璋也别过脸,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当年朱标出生时,他正在攻打集庆,听到消息后当场跳起来,在营地里跑了三圈,还对着天喊“咱朱重八有儿子了”!那时候的高兴,是真真切切的,没有半点皇帝的算计,只有当爹的欢喜。
再看看身边的朱樉、朱棡,虽然也是儿子,可他总觉得隔着点什么——或许,就是少了点濠州草庐里的烟火气吧。
朱标更是泣不成声,他上前一步,跪在朱元璋面前,哽咽道:“父皇……儿臣……儿臣一定好好活着,不让您再为儿臣操心……” 朱元璋连忙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背,声音有些沙哑:“好,好,标儿乖,咱都知道。
” 朱樉和朱棡脸上的得意却淡了几分。
他们没想到,父皇心里竟还有这么一层区别。
朱樉撇了撇嘴,心里暗道:什么“朱重八的儿子”,不就是出生得早吗?真要是太子不在了,按规矩也该轮到我! 【二、秦王朱樉:打仗不行,作恶第一名】 天幕可不管朱樉的心思,字迹继续往下走,这一次,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秦王朱樉: 【其二,诸子虽多,却无一人堪当大任。
先说说秦王朱樉——洪武二十八年,西番十八部作乱,朱元璋派朱樉领兵征讨。
彼时明军兵力是西番的三倍,粮草充足,兵器精良,按说该是一场碾压式的胜利。
结果呢?朱樉愣是把“碾压局”打成了“惨胜局”,损兵折将不说,还差点让西番跑了。
】 “啥?”徐达第一个忍不住喊了出来,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朱樉,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秦王殿下,您……您领兵打仗能打成这样?三倍兵力还惨胜?咱当年打陈友谅,兵力少一半都能赢!” 朱樉脸瞬间红了,又羞又恼,指着天幕骂道:“这妖物胡说八道!本王怎么可能打不过西番蛮夷?它就是想污蔑本王!” 朱元璋也皱起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