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生三雄,青胜于蓝
关灯
小
中
大
后坐在后宫之中,手里捻着佛珠的速度不自觉加快,眼神里满是忐忑。
徐妙云站在后宫嫔妃队列里,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尖几乎要嵌进布料里——刚刚听五侯爵的事迹就够让人揪心了,现在再来一批将领,夫君将来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朱棣则站在徐妙云旁边,少年人的脊背挺得笔直,可紧抿的唇角还是泄露了他的紧张,他知道,天幕接下来要讲的,是比五侯爵更棘手的“中生代力量”。
天幕的白光渐稳,一行行墨色字迹如刀锋般锐利,带着几分“好戏才刚开始”的调侃,看得殿中众人瞬间屏住呼吸: 【别以为开国五侯爵就够朱棣头疼了!建文朝的武将班底,藏着更狠的角色——中生代三巨头!宋晟、瞿能、杨文。
这三位可不是靠资历混爵位的老臣,而是正当年富力强、能征善战的猛将,一个守西北压得北元喘不过气,一个镇西川打得叛军哭爹喊娘,一个守辽东手握朱元璋亲赐的“尚方宝剑”(诗),今儿个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让大伙儿看看,朱棣面对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狱开局”!】 “中生代三巨头?”朱元璋皱着眉放下茶杯,“咱怎么没听过这说法?宋晟、瞿能、杨文……这三个小子倒是有些本事,可真能称得上‘巨头’?” 徐达站在一旁,眼神也凝重起来:“陛下,这三位确实不简单。
宋晟在凉州练的甘凉骁骑,比蒙古骑兵还能打;瞿能在西川平叛,从来都是冲锋在前;杨文守辽东,手里还有吴高、平安这两个得力助手。
要是建文帝真把他们派出去,燕王殿下的麻烦可就大了。
” 燕王府内朱棣听到“甘凉骁骑”“吴高、平安”这些名字,心里猛地一沉——他早年跟着徐达打蒙古时,就听过甘凉骁骑的威名,那是西北最精锐的骑兵;而吴高、平安更是以善战闻名,要是他们跟着杨文来北平…… 【西宁侯宋晟:断北元右臂的“西北狼”】 天幕的字迹转成苍黄色,像是描绘着凉州的戈壁荒漠,风沙扑面的画面感瞬间袭来,看得众人仿佛置身于西北战场: 【第一位登场的,是西宁侯宋晟,字景阳,凤阳府定远县人——正儿八经的“淮西老底子”,跟朱元璋算是同乡。
至正十二年,他就跟着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投奔红巾军,从濠州起兵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刀光剑影里闯出来的硬汉子。
】 【洪武元年,宋晟跟着大军攻克建宁,立下战功;洪武四年,升任怀远将军,后来又调任江西都指挥使,管着一省的兵马,算是年少有为。
可这小子性子太刚,洪武十二年因为一点小事犯了错,被降为凉州卫指挥使——谁知道这一降,倒让他在甘凉闯出了大名堂!】 【凉州是大明西北的门户,常年受北元骚扰,宋晟到了凉州后,没怨天尤人,反而一头扎进军营,天天跟着士兵操练,还把甘、凉两地的精锐骑兵整合起来,练出了一支“甘凉骁骑”。
这支部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比北元的骑兵还能打。
】 【洪武十七年,北元的把都刺赤带着两万余人直扑凉州,想抢一把就跑。
宋晟一看这情况,没按常理出牌——你打我的凉州,我就端你的老巢!他留下少数士兵守凉州,自己带着甘凉骁骑,日夜兼程,直扑北元的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把都刺赤打了半天凉州,没攻下来,正纳闷呢,突然听说老巢被袭,吓得魂都没了,赶紧带着大军回援。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结果,这一回来就中了宋晟的埋伏!甘凉骁骑早就埋伏在亦集乃路附近的沙丘里,等把都刺赤的大军一到,宋晟一声令下,骑兵们像饿狼一样冲了出去,刀光剑影,喊杀震天。
北元军队本来就慌慌张张,哪经得起这么打?没一会儿就溃不成军,把都刺赤也被生擒,还俘虏了一万八千余人,缴获的牛羊、兵器堆得像小山一样。
】 【这就是着名的“亦集乃路大捷”!这一战,宋晟不仅灭掉了北元游走在凉州附近的全部兵马,还折断了北元的“右臂”把都刺赤,西北边境好几年都没再受北元骚扰。
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高兴得连喝了三碗酒,当即下旨,重新提拔宋晟为都指挥,还进了右军都督佥事——从卫指挥使到都督佥事,这小子算是凭本事把官给挣回来了!】 【后来,洪武二十四年,哈密寇边,宋晟被任命为总兵官,率军讨伐,把哈密打得服服帖帖;洪武二十五年,又跟着蓝玉出征罕东,也是战功赫赫。
可以说,大明的西北边境,能这么安稳,宋晟功不可没!】 “宋晟!人才啊!”朱元璋激动得从龙椅上站起来,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摔了,“咱就没想到这小子是块料!降他的职,没想到他还真在凉州闯出了名堂!亦集乃路大捷,断北元右臂,这功劳,够他封爵的!” 徐达也拍着大腿叫好:“脑子活,胆子大!别人都想着守凉州,他偏要去端北元的老巢,这才是打仗的好料子!甘凉骁骑更是厉害,那可是西北最精锐的骑兵,要是将来宋晟带着这支部队去打燕王殿下。
” 朱棣听到这话,心里倒不担心——宋晟是边疆重臣,一代名将,即便是自己对上他,估计也要脱层皮,但是这么厉害的武将,允炆敢用吗?用的了吗?宋晟肯听他的话吗? 【二、西川都督瞿能:平叛先锋的“西川虎”,第二位登场的,是西川都督瞿能,合肥人——典型的“将门之后”,他父亲瞿通在洪武年间官至都督府佥事,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打仗很厉害。
瞿通死后,瞿能凭着父亲的功绩,荫承了都督府佥事的官位,后来又升任四川都指挥使,管着西川的兵马,算是子承父业,而且青出于蓝。
】 【瞿能这小子,跟他父亲一样,是个“拼命三郎”,最擅长打硬仗、打恶仗。
他刚任四川都指挥使没多久,就跟着蓝玉渡过大渡河,征讨西番部落。
西番部落盘踞在西川的深山里,地势险要,还会用毒箭、陷阱,很多将领都不敢轻易进攻。
可瞿能不怕,他带着士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亲自冲锋在前,刀砍箭射,杀得西番部落节节败退。
】 【后来,建昌的叛军酋月鲁帖木儿叛乱,瞿能又去平叛。
月鲁帖木儿占据双狼寨,这山寨建在两座山之间,易守难攻,叛军还在山寨周围挖了深沟,埋了尖刺,明军攻了好几次都没攻下来,瞿能却站了出来。
】 【他带着几百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摸到双狼寨的后山,用绳
徐妙云站在后宫嫔妃队列里,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尖几乎要嵌进布料里——刚刚听五侯爵的事迹就够让人揪心了,现在再来一批将领,夫君将来的路怕是更难走了。
朱棣则站在徐妙云旁边,少年人的脊背挺得笔直,可紧抿的唇角还是泄露了他的紧张,他知道,天幕接下来要讲的,是比五侯爵更棘手的“中生代力量”。
天幕的白光渐稳,一行行墨色字迹如刀锋般锐利,带着几分“好戏才刚开始”的调侃,看得殿中众人瞬间屏住呼吸: 【别以为开国五侯爵就够朱棣头疼了!建文朝的武将班底,藏着更狠的角色——中生代三巨头!宋晟、瞿能、杨文。
这三位可不是靠资历混爵位的老臣,而是正当年富力强、能征善战的猛将,一个守西北压得北元喘不过气,一个镇西川打得叛军哭爹喊娘,一个守辽东手握朱元璋亲赐的“尚方宝剑”(诗),今儿个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让大伙儿看看,朱棣面对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狱开局”!】 “中生代三巨头?”朱元璋皱着眉放下茶杯,“咱怎么没听过这说法?宋晟、瞿能、杨文……这三个小子倒是有些本事,可真能称得上‘巨头’?” 徐达站在一旁,眼神也凝重起来:“陛下,这三位确实不简单。
宋晟在凉州练的甘凉骁骑,比蒙古骑兵还能打;瞿能在西川平叛,从来都是冲锋在前;杨文守辽东,手里还有吴高、平安这两个得力助手。
要是建文帝真把他们派出去,燕王殿下的麻烦可就大了。
” 燕王府内朱棣听到“甘凉骁骑”“吴高、平安”这些名字,心里猛地一沉——他早年跟着徐达打蒙古时,就听过甘凉骁骑的威名,那是西北最精锐的骑兵;而吴高、平安更是以善战闻名,要是他们跟着杨文来北平…… 【西宁侯宋晟:断北元右臂的“西北狼”】 天幕的字迹转成苍黄色,像是描绘着凉州的戈壁荒漠,风沙扑面的画面感瞬间袭来,看得众人仿佛置身于西北战场: 【第一位登场的,是西宁侯宋晟,字景阳,凤阳府定远县人——正儿八经的“淮西老底子”,跟朱元璋算是同乡。
至正十二年,他就跟着父亲宋朝用、兄长宋国兴投奔红巾军,从濠州起兵开始,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刀光剑影里闯出来的硬汉子。
】 【洪武元年,宋晟跟着大军攻克建宁,立下战功;洪武四年,升任怀远将军,后来又调任江西都指挥使,管着一省的兵马,算是年少有为。
可这小子性子太刚,洪武十二年因为一点小事犯了错,被降为凉州卫指挥使——谁知道这一降,倒让他在甘凉闯出了大名堂!】 【凉州是大明西北的门户,常年受北元骚扰,宋晟到了凉州后,没怨天尤人,反而一头扎进军营,天天跟着士兵操练,还把甘、凉两地的精锐骑兵整合起来,练出了一支“甘凉骁骑”。
这支部队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比北元的骑兵还能打。
】 【洪武十七年,北元的把都刺赤带着两万余人直扑凉州,想抢一把就跑。
宋晟一看这情况,没按常理出牌——你打我的凉州,我就端你的老巢!他留下少数士兵守凉州,自己带着甘凉骁骑,日夜兼程,直扑北元的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把都刺赤打了半天凉州,没攻下来,正纳闷呢,突然听说老巢被袭,吓得魂都没了,赶紧带着大军回援。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结果,这一回来就中了宋晟的埋伏!甘凉骁骑早就埋伏在亦集乃路附近的沙丘里,等把都刺赤的大军一到,宋晟一声令下,骑兵们像饿狼一样冲了出去,刀光剑影,喊杀震天。
北元军队本来就慌慌张张,哪经得起这么打?没一会儿就溃不成军,把都刺赤也被生擒,还俘虏了一万八千余人,缴获的牛羊、兵器堆得像小山一样。
】 【这就是着名的“亦集乃路大捷”!这一战,宋晟不仅灭掉了北元游走在凉州附近的全部兵马,还折断了北元的“右臂”把都刺赤,西北边境好几年都没再受北元骚扰。
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高兴得连喝了三碗酒,当即下旨,重新提拔宋晟为都指挥,还进了右军都督佥事——从卫指挥使到都督佥事,这小子算是凭本事把官给挣回来了!】 【后来,洪武二十四年,哈密寇边,宋晟被任命为总兵官,率军讨伐,把哈密打得服服帖帖;洪武二十五年,又跟着蓝玉出征罕东,也是战功赫赫。
可以说,大明的西北边境,能这么安稳,宋晟功不可没!】 “宋晟!人才啊!”朱元璋激动得从龙椅上站起来,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摔了,“咱就没想到这小子是块料!降他的职,没想到他还真在凉州闯出了名堂!亦集乃路大捷,断北元右臂,这功劳,够他封爵的!” 徐达也拍着大腿叫好:“脑子活,胆子大!别人都想着守凉州,他偏要去端北元的老巢,这才是打仗的好料子!甘凉骁骑更是厉害,那可是西北最精锐的骑兵,要是将来宋晟带着这支部队去打燕王殿下。
” 朱棣听到这话,心里倒不担心——宋晟是边疆重臣,一代名将,即便是自己对上他,估计也要脱层皮,但是这么厉害的武将,允炆敢用吗?用的了吗?宋晟肯听他的话吗? 【二、西川都督瞿能:平叛先锋的“西川虎”,第二位登场的,是西川都督瞿能,合肥人——典型的“将门之后”,他父亲瞿通在洪武年间官至都督府佥事,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打仗很厉害。
瞿通死后,瞿能凭着父亲的功绩,荫承了都督府佥事的官位,后来又升任四川都指挥使,管着西川的兵马,算是子承父业,而且青出于蓝。
】 【瞿能这小子,跟他父亲一样,是个“拼命三郎”,最擅长打硬仗、打恶仗。
他刚任四川都指挥使没多久,就跟着蓝玉渡过大渡河,征讨西番部落。
西番部落盘踞在西川的深山里,地势险要,还会用毒箭、陷阱,很多将领都不敢轻易进攻。
可瞿能不怕,他带着士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亲自冲锋在前,刀砍箭射,杀得西番部落节节败退。
】 【后来,建昌的叛军酋月鲁帖木儿叛乱,瞿能又去平叛。
月鲁帖木儿占据双狼寨,这山寨建在两座山之间,易守难攻,叛军还在山寨周围挖了深沟,埋了尖刺,明军攻了好几次都没攻下来,瞿能却站了出来。
】 【他带着几百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摸到双狼寨的后山,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