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朵颜三卫?大宁三卫!

关灯
一丝不安——朱棣的谋略,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

    一个藩王,能有如此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执行力,这不是好事。

     他小声对马皇后道:“你看老四,越来越像当年的咱了。

    可咱是开国皇帝,他只是个藩王……”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的担忧,小声劝:“重八,棣儿再厉害,也是你的儿子。

    他做这些,也是为了自保,不是为了反你。

    ” 朱元璋没说话,只是盯着天幕,眼神里的复杂越来越深。

     天幕的画面一转,从刘家口换到了宁城城外。

    晨光熹微,宁城的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一行行字迹,带着“兵不血刃”的轻松: 【攻破刘家口后,朱棣率领三万骑兵,轻骑狂飙,朝着宁城疾驰而去。

    骑兵们日夜兼程,马蹄踏碎了晨雾,也踏碎了宁城守军的美梦。

    】 【建文元年十一月初的拂晓,燕军骑兵突然出现在宁城城外。

    此时的宁城,守军大多还在睡梦中,只有少数哨兵在城墙上打盹。

    朱棣勒住马,对身边的蒙古归附骑兵将领道:“你们率部从东门佯攻,吸引守军的注意力。

    我率领精锐,从西门攀登而上——西门是宁城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 【命令下达,蒙古归附骑兵朝着东门冲锋,大喊着“攻城”。

    城墙上的哨兵被惊醒,慌忙敲响警钟,守军们从睡梦中爬起来,拿着武器,朝着东门跑去。

    】 【就在宁城守军的注意力都被东门吸引时,朱棣率领精锐骑兵,悄悄绕到西门。

    西门的守军果然很少,只有百余人。

    朱棣一招手,燕军士兵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索和云梯,迅速爬上城墙。

    】 【城墙上的守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燕军士兵斩杀。

    朱棣第一个爬上城墙,拔出腰间的战刀,大喊着“燕王殿下在此,宁城守将房宽何在?”】 【房宽是宁城守将,也是当年多次跟随朱棣讨伐东蒙的老部下。

    他听到朱棣的声音,心里又惊又喜——他本就对建文帝削藩不满,也心向燕王。

    房宽连忙率领身边的士兵,跪在地上,道:“末将房宽,参见燕王殿下!末将愿意归降!”】 【有房宽带头,宁城的守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燕军。

    朱棣走进宁城都司衙署,看着跪在地上的房宽,道:“房将军,辛苦你了。

    现在,你立刻下令,召集大宁都司所有卫所的指挥官和他们的家眷,还有宁王朱权一家,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 【房宽领命,很快就将大宁都司所有卫所的指挥官(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卫,兴州卫等)和他们的家眷,还有宁王朱权一家,召集到了都司衙署。

    】 【宁王朱权见到朱棣,又惊又怒:“四哥,你……你这是干什么?你这是谋反!”】 【朱棣看着朱权,语气平静:“弟弟,我不是谋反,我是自保。

    建文帝削藩,周王、代王、岷王、齐王都被废了,下一个就是我,再下一个,就是你。

    我今天来,是想带你一起走,保住咱们朱家的血脉。

    十七弟,跟四哥一起走吧,事成以后,我与你平分天下”】 【朱权还想说什么,可看到朱棣身后的燕军士兵,还有周围卫所指挥官们“心向燕王”的眼神,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他只能低下头,道:“四哥,我听你的。

    ”】 【朱棣看着众人,道:“现在,我命令:大宁都司所有卫所的兵马,全部编入燕军;所有指挥官的家眷,还有宁王一家,全部随燕军南迁,回到燕山以南——咱们不能把大宁留给建文帝,更不能留给元人。

    ”】 【众人纷纷领命。

    很快,大宁都司的两万精兵,还有北平都司一部分仍未在燕军掌握下的卫所(遵化卫、蓟州卫等),全部被朱棣裹挟。

    燕军的兵力,瞬间从四万增至六万,而且多了两万经验丰富的北疆精兵。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站在宁城都司衙署的院子里,看着集结的燕军,眼神里满是坚定:“现在,咱们回师松亭关,拿下刘真的兵马,然后回援北平!”】 “兵不血刃……居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宁城!”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来,声音里满是震惊,“房宽……还有那些卫所指挥官,居然都心向棣儿!他……” 朱元璋看着天幕,眼神里第一次露出恐惧——他一直以为自己能掌控所有儿子,可现在才发现,未来的朱棣已经成长到他无法轻易压制的地步。

    这已经不是“能打胜仗”那么简单了,这是“能笼络人心、能掌控兵权”的帝王之才。

     “绝对不能让老四去北平就藩!”朱元璋在心里默念,满是决绝,“他在北境的威望太可怕了!大宁的将领、北平的士兵,都对他死心塌地!要是让他有了天幕上这样的威望,手里再握着兵权,这皇位……咱还坐得稳吗?!” 殿内的文臣武将们看到陛下失态的样子,都吓得低下头,不敢说话。

    他们知道,陛下这是真的忌惮燕王殿下了。

    李善长悄悄看了一眼朱标,眼神里满是庆幸——还好太子殿下是储君,要是燕王殿下真的留在北平,太子的位子就危险了。

     徐达、傅友德等武将则皱起了眉——他们虽然支持朱棣,可也知道陛下的心思。

    要是陛下不让朱棣去北平就藩,朱棣的才华就无处施展,能力得不到提升,将来元人来犯,大明靠谁去抵挡?如果没有北境的淬炼,绝对不会有未来的朱棣。

     朱棣站在殿中,听到朱元璋的话,心里猛地一沉。

    他知道,父皇已经开始忌惮自己了。

    就算将来没有靖难之役,父皇也不会再信任自己,很可能会把自己留在京师,剥夺自己的兵权。

    他攥紧拳头,指甲嵌进肉里——看来,自己的路,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了。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