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肃清李贼,北平解围
关灯
小
中
大
奉天殿的日头渐渐西斜,檐角的影子拉得老长,殿内的烛火已早早燃起,跳动的火光映着君臣们紧绷的脸。
天幕上的画面还在继续,朱棣拿下宁城的场景刚落,新的战事便如惊雷般炸响,连殿外值守的侍卫都忍不住探头,想看清这场决定大明命运的厮杀。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死死扣着扶手,指节泛白——他看着天幕上朱棣麾下日益壮大的兵力,心里的不安像潮水般蔓延;徐达、傅友德等武将则凑在沙盘旁,眼神紧紧盯着天幕,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错过一个战术细节;朱标站在殿中,脸色惨白如纸,天幕上朱棣的每一次胜利,都像一把刀,扎在他的心上。
天幕白光骤亮,画面瞬间切到松亭关下。
漫山遍野的大宁兵马正围着遵化攻城,城墙上的燕军虽顽强抵抗,却已显疲态。
黑色字迹如战鼓般响起,带着“临阵倒戈”的戏剧性: 【朱棣拿下宁城后,并未停歇。
他迅速清点兵力——大宁都司两万精兵、北平都司归附卫所兵马(遵化卫、蓟州卫等)三万余人,再加上原有四万燕军,麾下战兵已接近十五万。
扣除固守北平的两三万兵力、留守大宁防线的两万兵马,可调动的机动兵力,已达八万之众。
】 【此时的松亭关,仍是一片焦灼——刘真率领大宁卫精锐主力(一万余人),还有少部分西北军亲卫(两千人),正日夜攻打遵化。
遵化守将苦苦支撑,多次派人求援,却因松亭关被刘真封锁,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 【朱棣得知消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刘真这老东西,还在做着‘剿灭燕军’的美梦。
张玉,你带五千大宁士兵的家眷,跟我去松亭关——咱们再演一次宋忠、俞填的故事。
”】 【三日后,松亭关下。
刘真正准备下令攻城,突然看到燕军阵中走出一队妇孺——正是大宁士兵的家眷。
家眷们朝着城墙上的士兵大喊:“夫君!孩子想你了!燕王殿下善待我们,快降了吧!”“爹!娘还在宁城等你,别打了!”】 【城墙上的大宁士兵听到家人的声音,瞬间乱了阵脚。
他们大多是大宁本地人,家眷都在宁城,之前听说宁城被燕军攻破,还以为家人遭遇不测,现在看到家人安然无恙,哪里还有心思打仗?有的士兵扔下武器,朝着燕军阵中跑去;有的士兵跪在城墙上,哭着喊着要回家。
】 【刘真气得浑身发抖,拔出佩剑大喊:“谁敢投降,斩立决!”可他的话根本没人听——士兵们要么逃跑,要么倒戈,连他带来的西北军亲卫,也有不少人动摇。
刘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带着剩下的千余名亲卫,仓皇撤退。
】 【可他没跑多远,夜幕中突然杀出一支兵马——正是松亭关守将陈亨!陈亨本就是朱棣的老部下,心向燕军,之前一直隐忍不发,此刻见刘真溃败,立刻率部突袭西北军营帐。
】 【营帐内的西北军亲卫毫无防备,瞬间被冲散。
刘真在亲卫的掩护下,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朝着辽东都司方向逃亡——他知道,只有投靠杨文,才有一线生机。
】 【陈亨看着刘真逃走的方向,没有追赶——他知道,朱棣的首要目标是收编松亭关的大宁兵马,救援北平。
陈亨迅速收拢松亭关的大宁兵马(约八千余人),与朱棣汇合。
】 【朱棣看着整编后的兵马,下令:“放弃松亭关,全军火速入关,救援北平!”八万燕军骑兵,如潮水般朝着北平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 “‘故技重施!故技重施他刘真看不出来吗?”蓝玉拍着大腿,差点跳起来,“宋忠、俞填的故事还没过去多久,刘真居然还敢犯同样的错!这老东西,真是蠢到家了!” 傅友德也笑着点头:“陈亨这步棋走得好!隐忍不发,等关键时刻突袭,既解决了刘真,又收编了松亭关的兵马,一举两得。
” 徐达却皱着眉,指着沙盘上的北平:“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
李景隆还在围攻北平,要是燕军救援不及时,北平还是会丢。
而且李景隆手里还有三十万大军,就算老四手上有八万机动兵力,也未必能打赢。
” 朱棣听到“三十万大军”,脸色又沉了下来。
他看着天幕上燕军疾驰的画面,小声道:“快点,你可得快点,北平不能丢啊……” 徐妙云握住朱棣的手,小声安慰:“四哥,别担心。
你肯定能及时赶到北平。
高炽那孩子也在守城,还有顾成顾老将军在旁协助,你们父子俩,肯定能赢。
” 天幕画面一转,从松亭关换到了北平城外。
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正围着北平攻城,丽正门外的中央军已经攻到了城墙下,城墙上的燕军拼死抵抗,鲜血染红了城墙。
黑色字迹带着紧张的节奏,继续讲述战事: 【李景隆在北平城外,正得意洋洋——他的大军已经攻到了丽正门,离破城只有一步之遥。
可就在这时,斥候匆匆来报:“启禀大将军!松亭关失守,大宁都司归附燕王,燕王率领八万骑兵,正火速赶来救援北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景隆脸色骤变——他没想到,朱棣居然能拿下大宁,还收拢了这么多兵马。
他沉思片刻,当机立断:“瞿能!你率领西川军,继续围攻北平,务必在燕军赶到前破城!其余兵马,随我挪营,向东北方向的郑村坝前进,构筑筑垒地域,掩护攻城部队!”】 【瞿能领命,继续指挥西川军攻城——西川军擅长山地作战,攀爬城墙更是拿手好戏,在他们的猛攻之下,北平城墙已经出现了多处缺口,破城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 【李景隆则率领主力(约二十万),朝着郑村坝前进。
他下令士兵们挖掘战壕、修建营垒,打造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他知道,朱棣的骑兵擅长野战,只要依托营垒防守,燕军就很难突破。
】 【与此同时,朱棣率领八万燕军,已经抵达温榆河一带。
可他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一块“硬骨头”——西北甘凉铁骑。
】 【甘凉铁骑由陈晖统帅,万余人。
陈晖是西北名将,跟着宋晟在西北屡立战功,多次出塞打击北元,还曾攻打窝阔台诸汗王的关西八卫地域,经验丰富。
这支甘凉铁骑,并非纯汉人骑兵,而是混杂了汉人、元人、色目人的精锐军团,擅长奔袭和冲锋,在西北战场上叱咤风云。
】 【陈晖接到李景隆的命令,率领甘凉铁骑在坝河和温榆河一带警戒,防备燕军偷袭李景隆的大营。
当天夜里,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
甘凉铁骑在巡逻时,与燕军主力以相反方向行军,擦肩而过。
】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朱棣勒住马,眼神一凛——他知道,甘凉铁骑战斗力极强,要是正面硬拼,燕军肯定会吃亏。
朱棣当机立断,假装没有发现甘凉铁骑,继续率领燕军前进。
】 【陈晖看着燕军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以为朱棣没发现自己,决定跟在燕军后面,等燕军进攻李景隆大营时,从背后偷袭,打燕军一个措手不及。
】 【可他没想到,这正是朱棣的计策。
燕军刚渡过温榆河,就立刻摆开阵势,严阵以待。
陈晖率领甘凉铁骑追到河边,正准备渡河偷袭,燕军突然发起进攻——“击其半渡”!】 【雾气笼罩下,陈晖根本看不清燕军的阵势,还以为燕军没发现自己。
甘凉铁骑正在渡河,队伍混乱,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燕军骑兵冲锋,如砍瓜切菜般斩杀甘凉铁骑士兵。
】 【不到一个时辰,这支在西北叱咤风云的精锐骑兵,就彻底丧失了建制。
陈晖在亲卫的掩护下,勉强向东逃出生天,朝着李景隆的大营跑去。
燕军此战,缴获战马两千多匹,还有大量的军械和粮草。
】 【李景隆得知甘凉铁骑惨败,吓得连夜下令:“全军紧急戒备!严防燕军夜袭!”四十万中央军士兵,一夜未眠,手持武器,盯着营外的黑暗,生怕燕军突然杀来。
】 “漂亮!太漂亮了!”徐达兴奋得大喊,“‘击其半渡’!这可是兵法里的经典战术!老四居然能在实战中用得这么好,比咱当年还厉害!” 冯胜也跟着点头:
天幕上的画面还在继续,朱棣拿下宁城的场景刚落,新的战事便如惊雷般炸响,连殿外值守的侍卫都忍不住探头,想看清这场决定大明命运的厮杀。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死死扣着扶手,指节泛白——他看着天幕上朱棣麾下日益壮大的兵力,心里的不安像潮水般蔓延;徐达、傅友德等武将则凑在沙盘旁,眼神紧紧盯着天幕,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错过一个战术细节;朱标站在殿中,脸色惨白如纸,天幕上朱棣的每一次胜利,都像一把刀,扎在他的心上。
天幕白光骤亮,画面瞬间切到松亭关下。
漫山遍野的大宁兵马正围着遵化攻城,城墙上的燕军虽顽强抵抗,却已显疲态。
黑色字迹如战鼓般响起,带着“临阵倒戈”的戏剧性: 【朱棣拿下宁城后,并未停歇。
他迅速清点兵力——大宁都司两万精兵、北平都司归附卫所兵马(遵化卫、蓟州卫等)三万余人,再加上原有四万燕军,麾下战兵已接近十五万。
扣除固守北平的两三万兵力、留守大宁防线的两万兵马,可调动的机动兵力,已达八万之众。
】 【此时的松亭关,仍是一片焦灼——刘真率领大宁卫精锐主力(一万余人),还有少部分西北军亲卫(两千人),正日夜攻打遵化。
遵化守将苦苦支撑,多次派人求援,却因松亭关被刘真封锁,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 【朱棣得知消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刘真这老东西,还在做着‘剿灭燕军’的美梦。
张玉,你带五千大宁士兵的家眷,跟我去松亭关——咱们再演一次宋忠、俞填的故事。
”】 【三日后,松亭关下。
刘真正准备下令攻城,突然看到燕军阵中走出一队妇孺——正是大宁士兵的家眷。
家眷们朝着城墙上的士兵大喊:“夫君!孩子想你了!燕王殿下善待我们,快降了吧!”“爹!娘还在宁城等你,别打了!”】 【城墙上的大宁士兵听到家人的声音,瞬间乱了阵脚。
他们大多是大宁本地人,家眷都在宁城,之前听说宁城被燕军攻破,还以为家人遭遇不测,现在看到家人安然无恙,哪里还有心思打仗?有的士兵扔下武器,朝着燕军阵中跑去;有的士兵跪在城墙上,哭着喊着要回家。
】 【刘真气得浑身发抖,拔出佩剑大喊:“谁敢投降,斩立决!”可他的话根本没人听——士兵们要么逃跑,要么倒戈,连他带来的西北军亲卫,也有不少人动摇。
刘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带着剩下的千余名亲卫,仓皇撤退。
】 【可他没跑多远,夜幕中突然杀出一支兵马——正是松亭关守将陈亨!陈亨本就是朱棣的老部下,心向燕军,之前一直隐忍不发,此刻见刘真溃败,立刻率部突袭西北军营帐。
】 【营帐内的西北军亲卫毫无防备,瞬间被冲散。
刘真在亲卫的掩护下,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朝着辽东都司方向逃亡——他知道,只有投靠杨文,才有一线生机。
】 【陈亨看着刘真逃走的方向,没有追赶——他知道,朱棣的首要目标是收编松亭关的大宁兵马,救援北平。
陈亨迅速收拢松亭关的大宁兵马(约八千余人),与朱棣汇合。
】 【朱棣看着整编后的兵马,下令:“放弃松亭关,全军火速入关,救援北平!”八万燕军骑兵,如潮水般朝着北平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 “‘故技重施!故技重施他刘真看不出来吗?”蓝玉拍着大腿,差点跳起来,“宋忠、俞填的故事还没过去多久,刘真居然还敢犯同样的错!这老东西,真是蠢到家了!” 傅友德也笑着点头:“陈亨这步棋走得好!隐忍不发,等关键时刻突袭,既解决了刘真,又收编了松亭关的兵马,一举两得。
” 徐达却皱着眉,指着沙盘上的北平:“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
李景隆还在围攻北平,要是燕军救援不及时,北平还是会丢。
而且李景隆手里还有三十万大军,就算老四手上有八万机动兵力,也未必能打赢。
” 朱棣听到“三十万大军”,脸色又沉了下来。
他看着天幕上燕军疾驰的画面,小声道:“快点,你可得快点,北平不能丢啊……” 徐妙云握住朱棣的手,小声安慰:“四哥,别担心。
你肯定能及时赶到北平。
高炽那孩子也在守城,还有顾成顾老将军在旁协助,你们父子俩,肯定能赢。
” 天幕画面一转,从松亭关换到了北平城外。
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正围着北平攻城,丽正门外的中央军已经攻到了城墙下,城墙上的燕军拼死抵抗,鲜血染红了城墙。
黑色字迹带着紧张的节奏,继续讲述战事: 【李景隆在北平城外,正得意洋洋——他的大军已经攻到了丽正门,离破城只有一步之遥。
可就在这时,斥候匆匆来报:“启禀大将军!松亭关失守,大宁都司归附燕王,燕王率领八万骑兵,正火速赶来救援北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景隆脸色骤变——他没想到,朱棣居然能拿下大宁,还收拢了这么多兵马。
他沉思片刻,当机立断:“瞿能!你率领西川军,继续围攻北平,务必在燕军赶到前破城!其余兵马,随我挪营,向东北方向的郑村坝前进,构筑筑垒地域,掩护攻城部队!”】 【瞿能领命,继续指挥西川军攻城——西川军擅长山地作战,攀爬城墙更是拿手好戏,在他们的猛攻之下,北平城墙已经出现了多处缺口,破城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 【李景隆则率领主力(约二十万),朝着郑村坝前进。
他下令士兵们挖掘战壕、修建营垒,打造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线——他知道,朱棣的骑兵擅长野战,只要依托营垒防守,燕军就很难突破。
】 【与此同时,朱棣率领八万燕军,已经抵达温榆河一带。
可他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一块“硬骨头”——西北甘凉铁骑。
】 【甘凉铁骑由陈晖统帅,万余人。
陈晖是西北名将,跟着宋晟在西北屡立战功,多次出塞打击北元,还曾攻打窝阔台诸汗王的关西八卫地域,经验丰富。
这支甘凉铁骑,并非纯汉人骑兵,而是混杂了汉人、元人、色目人的精锐军团,擅长奔袭和冲锋,在西北战场上叱咤风云。
】 【陈晖接到李景隆的命令,率领甘凉铁骑在坝河和温榆河一带警戒,防备燕军偷袭李景隆的大营。
当天夜里,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
甘凉铁骑在巡逻时,与燕军主力以相反方向行军,擦肩而过。
】 【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朱棣勒住马,眼神一凛——他知道,甘凉铁骑战斗力极强,要是正面硬拼,燕军肯定会吃亏。
朱棣当机立断,假装没有发现甘凉铁骑,继续率领燕军前进。
】 【陈晖看着燕军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以为朱棣没发现自己,决定跟在燕军后面,等燕军进攻李景隆大营时,从背后偷袭,打燕军一个措手不及。
】 【可他没想到,这正是朱棣的计策。
燕军刚渡过温榆河,就立刻摆开阵势,严阵以待。
陈晖率领甘凉铁骑追到河边,正准备渡河偷袭,燕军突然发起进攻——“击其半渡”!】 【雾气笼罩下,陈晖根本看不清燕军的阵势,还以为燕军没发现自己。
甘凉铁骑正在渡河,队伍混乱,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燕军骑兵冲锋,如砍瓜切菜般斩杀甘凉铁骑士兵。
】 【不到一个时辰,这支在西北叱咤风云的精锐骑兵,就彻底丧失了建制。
陈晖在亲卫的掩护下,勉强向东逃出生天,朝着李景隆的大营跑去。
燕军此战,缴获战马两千多匹,还有大量的军械和粮草。
】 【李景隆得知甘凉铁骑惨败,吓得连夜下令:“全军紧急戒备!严防燕军夜袭!”四十万中央军士兵,一夜未眠,手持武器,盯着营外的黑暗,生怕燕军突然杀来。
】 “漂亮!太漂亮了!”徐达兴奋得大喊,“‘击其半渡’!这可是兵法里的经典战术!老四居然能在实战中用得这么好,比咱当年还厉害!” 冯胜也跟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