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帝国之殇,天地泣血
关灯
小
中
大
廷水师的袭扰,后勤补给线会被切断,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 【更重要的是,燕军控制的区域,纵深极其狭窄——从北平到大宁,再到遵化,纵深不足千里。
这么小的区域,根本没有多余的回旋余地,一旦被中央军包围,燕军就会陷入绝境。
朱棣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敢主动出击,只能坚守北平,等待时机。
】 “原来如此……”徐达恍然大悟,“我之前还以为老四是胆小,不敢主动出击,没想到他有这么多苦衷。
大宁荒凉,辽东贫瘠,又没有水师,确实不能主动出击。
” 傅友德也道:“是啊,陛下。
燕军的处境其实很艰难,看似打赢了郑村坝之战,可实际上还是被中央军压制着。
只要李景隆重新集结兵马,北上进攻北平,燕军还是会陷入困境。
”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心里的忌惮又少了几分——他没想到,朱棣的处境这么艰难,看来朱棣就算有野心,也很难掀起太大的风浪。
朱棣听到天幕的分析,心里也满是无奈——他确实想主动出击,扩大战果,可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坚守北平。
他看着殿内众人的反应,知道自己的“弱势”已经被众人知晓,这或许能让父皇和太子对自己的忌惮少一些,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天幕的画面突然一转,从北平换到了应天府的乾清宫。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脸色狰狞,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正在大声下令。
黑色字迹带着“疯狂”的节奏,讲述着朱允炆的“赌命之举”: 【朱棣坚守北平,等待时机;而建文帝朱允炆,却已经彻底疯狂——他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朱棣。
】 【整个冬春季,朱允炆的朝廷都在疯狂整补河北南部的中央军主力兵团。
为了扩充兵力,朱允炆不惜一切代价——他甚至下令,调遣朱元璋的皇陵守卫军(约五千人)前往河北。
这些士兵本是负责守卫朱元璋皇陵的,是大明的“守陵之师”,可朱允炆为了剿灭朱棣,连爷爷的棺材都不顾了,硬是把他们拉上了战场。
】 【在朱允炆的命令下,河北南部集结了一支空前绝后的巨型军队——这支军队,堪称大明的“全明星阵容”:】 【-西北甘凉铁骑: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汉人、元人、色目人,还有部分藏族骑兵,这些骑兵都是西北战场上的精锐,擅长奔袭和冲锋。
】 【-南方卫所土兵: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土兵,擅长山地作战和丛林作战,战斗力极强。
】 【-淮上劲卒:大明的开国精锐,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兵,经验丰富,忠诚度高。
】 【-辽东兵马:其中包括女真族、蒙古族士兵,这些士兵常年与蒙古人作战,擅长骑射。
】 【-豹韬卫精锐:建文帝的御前亲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中央军的核心战力。
】 【-御前西番铁骑:从青海、西藏一带招募的西番骑兵,擅长高原作战,冲击力极强。
】 【这支军队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这是大明建立以来,集结的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
更可怕的是,这支军队并非王朝末期的疲弱之师,其中很多部队,在前来围剿朱棣之前,还在边疆与蒙古人、西番人作战,取得了胜利,士气正盛。
】 【相比之下,朱棣此时的兵力,虽然比之前有所增加,达到了十七八万,可机动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
六十万对十万,兵力差距悬殊。
】 【这场即将爆发的重兵集团会战,光是披甲士兵的数量,就达到了五十万之多——这样的规模,放眼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整个大明的巅峰对决,也是大明的浩劫——两支最精锐的军队自相残杀,无论哪一方获胜,大明的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削弱。
】 “六十万……居然有六十万大军!”朱元璋猛地站起来,眼神里满是震惊,“允炆这个逆孙,是疯了吗?居然把咱的皇陵守卫军都调来了!他就不怕咱在地下不安宁吗?” 马皇后也气得浑身发抖:“允炆太不像话了!重八的皇陵,是大明的根本,他怎么能把守陵的士兵拉上战场?这是大逆不道!” 徐达看着天幕上的兵力对比,心里满是担忧:“六十万对十万,兵力差距太大了。
就算老四再能打,也很难打赢这场仗。
这一次,老四怕是真的危险了。
” 傅友德也道:“是啊,陛下。
这支中央军太精锐了,甘凉铁骑、淮上劲卒、豹韬卫……每一支都是大明的精锐,加在一起,战斗力太可怕了。
燕军就算再精锐,也很难抵挡。
”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兵力对比,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知道,这一次,朱允炆是真的下了血本,想要置他于死地。
六十万大军,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朱标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心里却满是兴奋——六十万大军,足以剿灭朱棣。
只要朱棣一死,他的储位就安稳了,大明的皇权,也能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每个人都知道,这场即将爆发的重兵集团会战,将决定朱棣的命运,也将决定大明的未来。
是朱棣创造奇迹,以少胜多,还是朱允炆剿灭朱棣,稳定皇权?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天幕的下一次播放,期待着这场“大明巅峰对决”的结果。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更重要的是,燕军控制的区域,纵深极其狭窄——从北平到大宁,再到遵化,纵深不足千里。
这么小的区域,根本没有多余的回旋余地,一旦被中央军包围,燕军就会陷入绝境。
朱棣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不敢主动出击,只能坚守北平,等待时机。
】 “原来如此……”徐达恍然大悟,“我之前还以为老四是胆小,不敢主动出击,没想到他有这么多苦衷。
大宁荒凉,辽东贫瘠,又没有水师,确实不能主动出击。
” 傅友德也道:“是啊,陛下。
燕军的处境其实很艰难,看似打赢了郑村坝之战,可实际上还是被中央军压制着。
只要李景隆重新集结兵马,北上进攻北平,燕军还是会陷入困境。
”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心里的忌惮又少了几分——他没想到,朱棣的处境这么艰难,看来朱棣就算有野心,也很难掀起太大的风浪。
朱棣听到天幕的分析,心里也满是无奈——他确实想主动出击,扩大战果,可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坚守北平。
他看着殿内众人的反应,知道自己的“弱势”已经被众人知晓,这或许能让父皇和太子对自己的忌惮少一些,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天幕的画面突然一转,从北平换到了应天府的乾清宫。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脸色狰狞,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正在大声下令。
黑色字迹带着“疯狂”的节奏,讲述着朱允炆的“赌命之举”: 【朱棣坚守北平,等待时机;而建文帝朱允炆,却已经彻底疯狂——他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剿灭朱棣。
】 【整个冬春季,朱允炆的朝廷都在疯狂整补河北南部的中央军主力兵团。
为了扩充兵力,朱允炆不惜一切代价——他甚至下令,调遣朱元璋的皇陵守卫军(约五千人)前往河北。
这些士兵本是负责守卫朱元璋皇陵的,是大明的“守陵之师”,可朱允炆为了剿灭朱棣,连爷爷的棺材都不顾了,硬是把他们拉上了战场。
】 【在朱允炆的命令下,河北南部集结了一支空前绝后的巨型军队——这支军队,堪称大明的“全明星阵容”:】 【-西北甘凉铁骑:其中混杂了大量的汉人、元人、色目人,还有部分藏族骑兵,这些骑兵都是西北战场上的精锐,擅长奔袭和冲锋。
】 【-南方卫所土兵: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土兵,擅长山地作战和丛林作战,战斗力极强。
】 【-淮上劲卒:大明的开国精锐,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兵,经验丰富,忠诚度高。
】 【-辽东兵马:其中包括女真族、蒙古族士兵,这些士兵常年与蒙古人作战,擅长骑射。
】 【-豹韬卫精锐:建文帝的御前亲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中央军的核心战力。
】 【-御前西番铁骑:从青海、西藏一带招募的西番骑兵,擅长高原作战,冲击力极强。
】 【这支军队的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这是大明建立以来,集结的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
更可怕的是,这支军队并非王朝末期的疲弱之师,其中很多部队,在前来围剿朱棣之前,还在边疆与蒙古人、西番人作战,取得了胜利,士气正盛。
】 【相比之下,朱棣此时的兵力,虽然比之前有所增加,达到了十七八万,可机动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
六十万对十万,兵力差距悬殊。
】 【这场即将爆发的重兵集团会战,光是披甲士兵的数量,就达到了五十万之多——这样的规模,放眼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整个大明的巅峰对决,也是大明的浩劫——两支最精锐的军队自相残杀,无论哪一方获胜,大明的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削弱。
】 “六十万……居然有六十万大军!”朱元璋猛地站起来,眼神里满是震惊,“允炆这个逆孙,是疯了吗?居然把咱的皇陵守卫军都调来了!他就不怕咱在地下不安宁吗?” 马皇后也气得浑身发抖:“允炆太不像话了!重八的皇陵,是大明的根本,他怎么能把守陵的士兵拉上战场?这是大逆不道!” 徐达看着天幕上的兵力对比,心里满是担忧:“六十万对十万,兵力差距太大了。
就算老四再能打,也很难打赢这场仗。
这一次,老四怕是真的危险了。
” 傅友德也道:“是啊,陛下。
这支中央军太精锐了,甘凉铁骑、淮上劲卒、豹韬卫……每一支都是大明的精锐,加在一起,战斗力太可怕了。
燕军就算再精锐,也很难抵挡。
”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兵力对比,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知道,这一次,朱允炆是真的下了血本,想要置他于死地。
六十万大军,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朱标看着天幕上的内容,心里却满是兴奋——六十万大军,足以剿灭朱棣。
只要朱棣一死,他的储位就安稳了,大明的皇权,也能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每个人都知道,这场即将爆发的重兵集团会战,将决定朱棣的命运,也将决定大明的未来。
是朱棣创造奇迹,以少胜多,还是朱允炆剿灭朱棣,稳定皇权?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天幕的下一次播放,期待着这场“大明巅峰对决”的结果。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