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关灯
攀就能攀上的?” 说着,徐达还得意地扬起下巴,那副“我眼光最好”的模样,气得文臣武将们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燕王的岳父呢? 天幕的白光渐渐暗去,最后一行黑色字迹缓缓浮现: 【棣云情深,不仅是皇家婚姻的一段佳话,更是朱棣性格中“重情重义”的最好证明。

    这样的君主,或许有过争议,却从未辜负过身边的人,更未曾辜负过大明的江山。

    】 【番外篇播放完毕。

    】 当天幕彻底暗下时,奉天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朱棣与徐妙云的深情中,直到朱元璋的声音打破了平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四啊,”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身,一步步走到朱棣面前,眼神复杂却带着一丝认可,“你这孩子,别的不说,对妙云的这份心,倒是像咱。

    想当年,咱对妹子,也是这般心思。

    ” 朱棣连忙躬身:“父皇谬赞。

    儿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突然提高了声音,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咱的种好,老四最像咱——不仅能打仗,还懂情义,哪里都像咱!标儿无能,文不成武不就。

    老四啊,太子无能,汝当自强!” 这话一出,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陛下,难道真要易储?! “陛下!”李善长连忙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抖,“储位之事,关乎国本,岂能轻言变动?太子殿下仁厚,乃是祖制选定的储君,万万不可废啊!” 刘伯温也跟着跪倒:“陛下,臣附议!‘立嫡立长’乃是大明祖制,若废太子改立燕王,恐会引发诸王效仿,天下大乱啊!” 武将们则大多面露喜色。

    徐达第一个站出来,躬身道:“陛下英明!燕王殿下战功赫赫,深得军心,又重情重义,若是能立为太子,定能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傅友德也跟着附和:“臣附议!燕王殿下比太子殿下更适合继承大统,望陛下三思!” 马皇后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却悄悄点了点头——她知道,朱元璋这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朱标,魄力不足,除了一个表面上仁厚的虚名,既无功绩又无才华,确实难以掌控如今的大明;而朱棣,有战功,有威望,有民心,更有手段,或许真的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朱标站在人群中,脸色惨白如纸,双手死死攥着朝笏,指节泛白。

    他看着朱元璋,眼里满是震惊与不甘——父皇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他“无能”,还让朱棣“自强”,这分明是要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父皇,”朱标强忍着泪水,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抖,“儿臣……儿臣知错了。

    儿臣会努力改正,会学好治国之道,会学会统兵安民,求父皇再给儿臣一次机会!” 朱元璋看着朱标,心里也泛起一丝不忍。

    毕竟是自己的长子,他也不想做得太绝。

    他叹了口气,道:“标儿,起来吧。

    储位之事,咱还没最终决定,只是觉得你确实需要多历练。

    往后,你还是做个富家翁吧,你不是一直嫌咱对你过于苛责吗?正好退下来休息一下,看看未来的老四是怎么带兵、怎么待人的。

    ” 这话虽然没有直接废黜太子,却也等于变相承认了朱棣的能力,让朱标的处境更加尴尬。

    朱标站起身,低着头,不敢看任何人——他知道,父皇已经动摇了,他的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

     朱棣站在原地,心里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没想到,父皇竟然会在满朝文武面前说出这样的话。

    这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朱标的争斗,再也无法回头。

     徐妙云悄悄握住朱棣的手,用眼神示意他冷静。

    朱棣会意,深吸一口气,躬身道:“父皇,儿臣不敢与太子殿下相比。

    但儿臣愿为大明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 朱元璋看着朱棣的表现,心里更加满意——既懂分寸,又有能力,这样的儿子,确实比朱标更适合继承大统。

     奉天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易储的念头,已经像一颗种子,在朱元璋的心里生根发芽;而朱标与朱棣的较量,也从暗处走向了明处。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的储位之争,即将进入最关键的阶段。

    而这场争斗的结果,将会决定大明未来的命运,也将会影响无数人的生死。

     烛火摇曳,映着殿内众人各异的神色。

    有人期待,有人担忧,有人不甘,有人兴奋。

    但无论如何,天幕的番外篇,不仅展现了朱棣的深情,更点燃了易储的导火索。

    大明的未来,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平静。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历史天幕:永乐大帝